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隆昌新闻 > 正文

内江“麻乡约”C

来源:内江日报 2017-09-24 11:47   https://www.yybnet.net/

我国的邮递行业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古人将邮递称作邮传、邮驿等,民信机构“麻乡约”便是古时邮递行业内的一大组织。很长一段时间,“麻乡约”都在内江市的同类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旧社会的“麻乡约”,主要负责邮递信件,办理大宗货物运输,运灵柩、办理出门轿子,许多来往的客商、货款亦通过“麻乡约”运送。“麻乡约”还代客在外地购买贵重物品,如参茸、燕桂、山珍海味,也办理邮递,兼进口海外物品等,在客商之中有颇高的信誉度,也是我国最原始的物流产业之一。

◇全媒体记者 李静

A “麻乡约”的起源

“麻乡约”,旧时泛指从事客运、货物搬运以及信件传递等业务的轿行。

关于“麻乡约”的起源,众说纷纭,据成都文史研究爱好者邓经武《“麻乡约”考辩》一文,大体说法可分两大类。

说法一:“麻乡约”实际上为“麻城乡约”,起源于明初永乐年间。当时四川省的移民,多是湖广麻城县孝感乡人。移民思乡甚切,每年约集同乡,推出办事公正、讲守信义的代表,还乡几次,并来往带送土特产和信件,久而久之成为习俗,建立了固定组织,它开创了中国民间通信的先河。

说法二:“麻乡约”是“麻乡约大帮信轿行”的简称,是清代末期至民国期间西南规模最大的一个民间运输行业,经营客运、货运、送信三种业务。清咸丰二年(1852),由四川纂江(今属重庆)人陈洪义创立,至1949年行务结束,延续近100年,影响甚大。《辞海》(1979年版)解释:“乡约,旧时奉官命在乡中管事的人”。陈洪义热心公益事业,办事公正无私,因为脸上有麻子,当时人尊之为“麻乡约”,后即以此为其企业名。

目前,多数文史研究者偏向第二种说法,据内江市文史研究爱好者李建友介绍,“麻乡约”先在昆明设立大帮信轿行,后“麻乡约”所设的民信局,遍及西南各省主要州县,办理客运、货运、递信、汇兑等业务。

日前,李建友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重庆綦江探寻“麻乡约”源址“麻乡约民信局”。此地已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三峡博物馆考古人员考察后确证,“麻乡约民信局”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是西南最古老的邮局。

“麻乡约民信局”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砖木结构,包括账房、库房等,内有两个天井,外有一个门面。古邮局石门框均由2.5米高的整条石构成,且左右凿成三齿形装饰,古老的“五丘田”木质门独具特色,每丘田均有斜线条纹点饰,门楣上石刻的四个大字有些模糊。“听当地文史研究者说,这四字是繁体的‘当衢向术\’。‘衢\’是大路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面临川黔大道,意指传递信件方便快捷。门楣左右还环绕着两个对称的圆形花纹图案,他们告知我,那是当时的邮徽。”李建友说。

B内江“麻乡约”站点

“麻乡约”大体分为三类别:客运部,泛指“麻乡约轿行”;货运部,叫“麻乡约货运行”;递信部,叫“麻乡约民信局”、“麻乡约大帮”,合称“麻乡约大帮信轿行”。

由于年代久远,如今已很难找到真正接触过内江“麻乡约”之人所幸多年前,内江市著名文史爱好者邹作圣曾通过前人,了解内江“麻乡约”,并将其记载在文章《地方掌故见闻钞》中,李建友走访邹作圣,间接得到了一些关于内江“麻乡约”的信息。

同治初年,“麻乡约大帮信轿行”先后在重庆和成都之间的走马冈、永川、荣昌、隆昌、内江、资中、阳县、茶店、龙泉驿设立轿子分行。重庆“麻乡约”在行业内采用陆路、水路运送,实行保值保价、损失赔偿等服务措施,在用户中信誉度很高,并在内江设立营业处。

“内江的‘麻乡约\’分号,设在县城内(今市中区)的箭道街吴家巷口。”李建友说。

除了“麻乡约”分号地址外,大西门、河街十字口、箭道街、枣子坳以及乡镇上都设有业务联系处。

内江乡镇间“麻乡约”业务联系处,则有俗名“脚子”(邮差)的,以立刻得到回信赢得良好的口碑。立得回信,是指“脚子”将信交到收信人手中后,在收信人处静候一段时间,主要是看收信人阅信后需回信否,若收信人急需回信,则等待复信写好后,将信带回交给寄信人,由此赢得不少客户。

“麻乡约”与内江商业

内江“麻乡约”的邮递业务,为旧历每旬的一、四、七(日),即可到字号处取信或交信。取信时,手续简便,即在登记簿上盖上私人印章,表示已收到信件及内装单据货样即可。为防止意外,要求诸如单据、货样之类的东西均用油纸包好。每年的信资分端午、中秋、倒牙(腊月十六)三次日期结算后再交付。

据《成都通览》记载,成都至内江去信日期为旧历四、八日;五、九日为收信日。

内江的“麻乡约货运部”,当时主要负责办理大宗货物运输,运灵柩、办理出门轿子,许多来往的客商、货款亦通过“麻乡约”运送。“麻乡约”还代客在外地购买贵重物品,如参茸、燕桂、山珍海味,也办理邮递,兼进口海外物品等。

据《内江市市中区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五辑载,在旧社会,内江的山货业发达,山货商铺不下十户,品种包括鱼翅、海蜇、花椒、松油等不下百种花色,这些山货货源都是向外地采购,本地属销区。资本大的直接向上海进货,资本小的在重庆白象街山货行栈进货,雇佣木船将货物运回内江。若是货物特别贵重,通常都要托“麻乡约货运行”代运。

可见,“麻乡约货运行”当时不仅在业内声誉高,且业务涉及面广。

当时,有些无良经销商也利用“麻乡约”运送违禁物品。据《内江市市中区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一辑载,内江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禁鸦片后,供本地烟民吸食、烟贩零售的烟毒主要靠从外地运送。贩毒的商人凭借权力、金钱、社会关系,利用袍哥等各类帮会,从各条线路运送毒品,“麻乡约”的“脚子”便是其中一条运送的渠道。

D

“麻乡约”退出历史舞台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川开始设官办邮局。开办时,先抄录“麻乡约”民信分局地址,以开辟邮路,还向“麻乡约”借去几位熟悉业务、精于邮路的递信夫头,以此为基础,逐渐拓展托运、递信等业务。

据《内江县志》记载,内江邮局开办时间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开办地点在文皇馆(现中央路),后迁东坝街,开始投递信件只限于县城内。因人们对“麻乡约”这一组织已认可、信任,多数商号发函仍托“麻乡约”,而不交邮局,再加之邮局成立之初,对外宣传工作未跟上,甚至闹了一些笑话:首先是绵竹以县府名义用封条封闭了刚刚成立的邮局;接着中坝(今属江油)食用油同业会误将“邮”当作“油”,他们甚至召开会议决定,一律不许把清油卖给油(邮)局,以抵制邮局。

清光绪末年,陈洪义辞世后,“麻乡约”的生意由其继室麻老太等人主持,因管理原因,“麻乡约”业务发展速度放缓。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各地相继兴修公路,长江航道上也有了民生公司等航运企业,政府办的邮局更是遍及各县,盛极一时的“麻乡约”开始走下坡路。

内江的“麻乡约”则是随着成渝公路通车逐渐消失,成渝公路建成后,因邮局运输速度快、规模化,便有了更大的优势。而“麻乡约”在麻老太去世后,因经营不善被迫停业。拥有100年历史的“麻乡约”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定格为一种“文化符号”。(本文图片由李建友提供,特此致谢!)

新闻推荐

隆昌市“舞林”大会 三支队伍成功晋级——内江市第三届“甜城坝主”广场健身操舞大赛(隆昌市组总决赛)侧记

◇本报记者龚正文/图9月20日,内江市第三届“甜城坝主”广场健身操舞大赛(隆昌市组总决赛)在隆昌市体育中心拉开帷幕,比赛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是上午的乡镇组比赛和下午的城区组比赛,经过一天的...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内江“麻乡约”C)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