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是耄耋之年,两鬓斑白,田坎小道上常有他的足迹,农家院子里常常出现他的身影;他常年奔波于内江各个乡村,观测新栽种的禾苗成长是否顺利,查看谷穗颗粒是否饱满。
他是研究了一辈子农作物的高级农艺师熊寿天。
从1994年退休至今,熊寿天一直致力于培育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内江市人民政府一等奖,得到东兴区科技局大力表扬。
2017年秋,已经83岁的熊寿天在隆昌市云顶镇加速村推广“宽窄行等边三角形新技术”栽种新型常规水稻再次实现丰收,最高亩产762.5公斤。
明年,他的目标是带领村民示范栽种出亩产900~1000公斤的常规水稻。
◇全媒体记者 李静 文/图
刻苦钻研
不断培育优良水稻
8月7日上午,家住内江市东兴区的熊寿天再次来到隆昌市云顶镇加速村。当天早上8点多,加速村13组村民廖吉兵给他打电话:下午自己要收割稻谷了,请他来做最后一次测产。
事情有些突然,因为原本约定了8月中旬测产。来不及多想,熊寿天匆匆坐车前往加速村,走到村里,村民都亲切地招呼他:“熊老伯,你来啦!”
退休前,熊寿天是东兴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研究水稻已有半个多世纪,退休之后的二十余年,他一直奔忙在田间,顶着烈日和细雨,栽种秧苗,收割稻谷,计算亩产量。
2011年,多年研究水稻的熊寿天听人说,东兴区高桥镇(现高桥街道)松柏村二组一个叫邱荣全的农民种植水稻产量高、口感好,而且已经多年未换水稻种子。照理说,杂交稻需要年年换种,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一探究竟,熊寿天专程找到这个人,询问事情缘由。原来,邱荣全从湖北省一家农业公司引进了卫红晶晶稻、枸杞稻、香粘王等多类新型常规稻,营养价值高,每年产量也不差。
熊寿天当即向对方要了二两种子,同时购买了一点大米回家吃,通过品尝各类大米,查阅相关资料之后,熊寿天发现枸杞红米稻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价值高。熊寿天通过邱荣全联系到湖北省那家农业公司,对方给自己寄来了详细资料,在这本资料里,熊寿天发现还有一种营养价值高的高钙软米,他当即决定第二年就栽种枸杞稻和高钙软米——滇优香稻。
2012年,熊寿天在东兴区太安乡旦家村、高桥镇松柏村等三个示范点试种这两样种子,1号示范面积7.25亩,均产425.6公斤/亩,2号示范面积4.5亩,均产412.9公斤/亩,3号种植2.5亩,均产516.8公斤/亩,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产量非常不错,甚至比同等条件下的杂交稻产量更高,这让他对新品种更感兴趣了。
“这些常规水稻口感好,且不用年年买种子,农民自己留种,要是能年年保持高产,对农民来说可是一件大好事!”熊寿天说。
2013年,是熊寿天研究水稻种植的第二个转折点。在东兴区太安乡旦家村测产的时候,发现村民万树全的同一块田里,同一种水稻一边测产500公斤/亩,另一边却是575公斤/亩。
为此,熊寿天到田间观察许久,发现对方无意中把“宽行密窝三角形丛栽法”的每一个边长进行了扩大,接受光照更好。接着,他专门找万树全进行了详细了解,得知其在秧苗长出前并未施肥,栽秧后大量施肥,保证了秧苗的营养。
一番计算之后,熊寿天参照万树全的种植方法,研究出了宽行0.8尺、窄行0.4尺、穴距0.5尺、双行错窝、边长0.5尺、亩平20000穴、每个穴3~4株秧苗的“宽窄行等边三角形新技术”,2014年开始增产增收。
2015年,熊寿天扩大种植面积,东兴区高桥镇双烈村7组卢建章种植高钙软米——滇优香稻0.8亩,测产819.9公斤/亩;翁晶种植的枸杞红米稻0.2亩,测产954.7公斤/亩。
2016年,熊寿天到隆昌市云顶镇加速村推广实验“宽窄行等边三角形高产栽培新技术”。今年,是他在加速村实验栽种的第二年。
示范种植
用实际产量说服农民
来到云顶镇加速村纯属巧合。2015年3月,熊寿天的老伴生病住院,熊寿天在病房中结识了同来看望病人的东兴区国税局监察室主任聂志勇。当时熊寿天正在给老伴做饭,聂志勇问道:“你这是啥米?怎么这么香?” “我这是枸杞红米稻,培育好几年了。”熊寿天看聂志勇感兴趣,便拿出相关资料,给其作了简单介绍,聂志勇惊叹不已,并买了一些米回去品尝。
2016年1月,聂志勇在一次培训会上遇到时任隆昌云顶镇加速村第一书记的曾德彬,聂志勇将熊寿天推荐给他,对方十分高兴:“有好品种来我们村里试种,我们非常欢迎!”并请求聂志勇帮忙联系熊寿天。
由于事情耽误,聂志勇未再联系曾德彬,2月底,曾德彬主动给聂志勇打电话,才得知熊寿天的种子目前不够全村试栽。“你再帮我问问,有多少算多少,只要有一点,我也愿意拿给村民试种。”曾德彬向聂志勇表示。
熊寿天得知曾德彬如此诚心,便将家中仅有的一点种子送给了他。3月8日,熊寿天给曾德彬打电话:“我给你们可种5亩地的种子,你们要种的人来我这里培训。”
3月9日,曾德彬带着村民代表一共7个人来到了熊寿天家里,熊寿天耐心地对大家进行了培训。并免费给予18斤枸杞红米稻和12斤高钙软米——滇优香稻种子。
种子拿回来后,大部分村民对这种栽培方法是不信任的,“你这个栽种方法能有收成吗?”为打消村民们的疑虑,熊寿天自费为村民买了低产保险,种子下田后,他时常打电话挨家挨户对村民进行防虫治病指导。每个月,他至少要去加速村一到两次,观察水稻的种植态势。村民们感动地说:“熊老伯,你太关心我们了!”
遗憾的是,大部分村民栽种时依然未按照熊寿天的要求,为了省时省力,他们沿用老式栽种方法,每个穴点栽种不足3株,收割稻谷时,村民罗庆华测产每亩只有约400公斤。钟进金的栽种法算是比较贴近“宽窄行等边三角形新技术”的,只有0.6亩土地,却产了580公斤枸杞红米稻,按比例亩产可达900多公斤。他异常高兴,给熊寿天电话:“熊老伯,谷子产量好高哟,米也好吃,谢谢你呀。”
村里开始对熊寿天推荐的稻谷和种植方法感兴趣,许多人报名想要种植这种水稻。至2017年村里新任第一书记王恒伟到来时,也对熊寿天的水稻实验表示热烈欢迎。
日晒雨淋
亲自下田插秧测产
看自己的栽种实验得到村民支持,2016年12月,熊寿天通过湖北的农业公司购买了大量种子,包括枸杞红米稻和特风超稻等,免费发了140多公斤给加速村村民,50多户村民试着种植这种水稻,种植面积约60亩。
因为新增了许多试种农户,熊寿天经常到加速村,教每一位村民“宽窄行等边三角形新技术”种植方法,并书面打印分发给村民。3月下旬,插秧的时节,八十多岁的熊寿天想要在加速村亲自下田示范栽种方法,但当地村民都不同意。
熊寿天没有就此放弃,几天后,他来到东兴区松柏村等几个示范点,避开了村民,偷偷脱掉鞋子,扎起裤脚,自己种植了部分水稻,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花了四五天时间才将水稻种植完毕。“我怕别人栽的不规范,还是自己种植一些方便测产。”熊寿天说。
但那次下田后,熊寿天的小腿布满了水疙瘩,又痒又痛,至今,还有未痊愈的疤痕。
稻谷成长的五个多月时间里,熊寿天每个月必去几个示范点至少一次,看长势、测产量,风雨无阻,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了所在村落的每一条田坎。
一个背包,装着卷尺、本子、笔、扇子,以及一套干净衣服。这是每次熊寿天去加速村的装备。
6月,天下着大雨,熊寿天的儿子儿媳都反对父亲去隆昌,但熊寿天十分坚持,无奈之下,只得送他来到了云顶镇加速村。
村民十分意外,劝说熊寿天:“下雨天路滑,淋雨感冒了就不划算了。”“没事!感冒了吃几颗药就好了!”熊寿天坚定地表示。
村民们劝说不住,便拿了雨伞跟着熊寿天一起去查看水稻长势。熊寿天头戴斗笠,拖鞋已经被泥水浸透,他扎起裤脚,走过一条条田坎,查看了长势正盛的稻谷,雨水渐小,但熊寿天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半天的时间,他取了样,来到加速村村委会,换身衣服,然后回到内江。
7月26日,熊寿天照例来到云顶镇加速村,当天去15组、12组和11组,烈日当头,稻田里谷穗沉甸甸,压弯了禾秆。
熊寿天脱掉鞋袜,拿出包里的卷尺,下田取样。他下到田里,弯下身子,拉开卷尺,测完穴距再抽穗,“7.6和8.9!”同一块田,取两个点,每个点10株,分别取这两个点平均每株的产穗数。曾德彬在田坎上用本子和笔迅速地记下这些数字,熊寿天走上来将谷穗放在透明袋中,将写了数字的小条一并放进去。回到家,他要数这些样品的颗粒。
喜获丰收
争取亩产达1000公斤
稻谷就快成熟了,八月中旬就可以出产。
8月7日,村民廖吉兵打来电话:“熊老伯,打谷机下午就来了,您要测产的话,看来只能赶在今天上午了!”来不及多想,熊寿天背上背包,来到云顶镇加速村13组廖吉兵的田里,大片大片金色的谷穗低垂着头。虽是上午,却闷热得几乎没有一丝风。
“给我一把镰刀,我们最后一次去取样!”熊寿天挽起衣袖,扎起裤脚,拄着拐杖来到稻田里,他一个人走在前方,穿过稻田,先用卷尺测六条行的长度,然后弯下腰,抓住一株株禾苗开始劳作,烈日炙烤,豆大的汗水往下滴,熊寿天将腰间的毛巾取下,擦一下汗水,继续割稻……
一茬、两茬,每割一下,折两片长叶子将稻谷捆好,扔在一旁,割好的稻谷堆成垛,熊寿天将水稻穴距、行距等测好,便爬上一米多高的田坎,抱起收割的稻谷,拄着拐杖,小心翼翼走过池塘边,往廖吉兵家里走去。
“来,我们现在将这些谷子打下来看看呢!”因为没有机器,廖吉兵一家人只得手工将谷粒一点点打下,熊寿天也拿起稻束,往地下摔打,谷粒一颗颗掉落下来,伴随而来的是漫天的粉尘。二十多分钟后,终于完工,现在,只需要将谷子晒干。
“熊老伯,赶快去洗个澡,换一身衣服吧!”此时的熊寿天全身几乎都已被汗水浸透,裤子也湿了一大片。他在廖吉兵家简单冲了个澡,然后将带来的干净衣服换上,并对廖吉兵多加叮嘱:“今年你种了1.25亩地,估计能产1700斤稻谷。明年一定要严格按照我教你们的方法种植呀,能产更高呢!”
廖吉兵点头表示,自己早就预留了了明年要种的种子:“瞧,这里有4斤多种子呢。”廖吉兵端着盛满种子的大盆说道。
中午,在村民未友树家尝今年刚打出的枸杞红米稻。“软糯有嚼劲,这米最适合拿来煮粥喝。”未友树说,自己今年的产量不错,家人也喜欢这个米,所以特意多留了几斤稻谷作种子。
“不仅好吃,这米还很有营养呢!”熊寿天乐呵呵地向村民介绍了枸杞红米稻的营养价值。
下午,熊寿天回到家中,接下来的几天,他要在家数每一束谷穗的颗粒,预测总产量。
廖吉兵的稻谷测产总产量约850公斤。8月11日,廖吉兵给熊寿天打电话,1.25亩共产稻谷760公斤,折合产量608公斤/亩。
熊寿天与村民兰发容电话联系,得知其一共种植0.8亩地,总产量约610公斤,折合产量762.5公斤/亩。
另有东兴区郭北镇村民钟永丽种植0.7亩地,总产量350公斤,折合产量约500公斤/亩。
熊寿天分析,产量没达到自己800公斤/亩的标准,可能有两个因素:一是村民未严格按照自己的栽种方法种植,二是3月天气过寒,7月、8月天气过热,外在条件不好,施肥量也不够。他表示,明年,他要继续种植枸杞红米稻,加种高钙软米——滇优香稻,“隆昌三个点,东兴区1个点,争取达到900~1000公斤/亩。”
1934年,熊寿天出生于中江县元坝乡大木湾村,1940年,全家迁到内江县(现东兴区)柳桥乡(现柳桥镇)斑竹村9组,靠租地务农为生。
因为经济条件困难,熊寿天仅上了一年小学便转读季节性私塾,农忙时帮助父母干活,农闲时上学读书,连续三年,后因家庭贫穷而失学,回家帮父母种地。
1950年,高桥镇完小教师下乡宣传,农村贫穷孩子可以报名免费上学读书。熊寿天当时报了小学六年级,第二年小学毕业,并考入沱江中学(现内江二中)。1957年,熊寿天高中毕业,1958年,熊寿天被柳桥乡政府保送就读于四川省简阳农业专科学校农学专业,1960年毕业分配到内江县农业局(现东兴区农业局)工作。
此后,熊寿天先在田家、郭北、高梁等区农技站工作10年,推广增产新技术;在东兴区农业局种子站工作13年,主管农作物良种的引进、示范、推广;而后在东兴区种子公司工作4年,主管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的技术指导;在东兴区土肥站工作6年,主管川中中低产田土改造项目的技术设计指导。其推广实验的“土温床育秧”于1984年在全市推广,共节约成本1050552元,节约用煤8979吨,节约人工22134个。
1984年-1985年,熊寿天配制汕优63杂交新组合12602.35亩,总产3159227.5斤,为四川省汕优2号更新换代、水稻持续增长作出了一定贡献,获得了四川省农牧厅农业技术改进二等奖。
1994年退休至今,熊寿天为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和质量,一直在不断研究和实验新型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种植方法,取得了突出成绩。
2009年,其示范栽种的“宽行密窝三角形丛栽法”受到东兴区科技局领导好评。
如今,熊寿天正在继续示范“宽窄行等边三角形新技术”栽种水稻,“我出身贫寒,得到许多人的帮助才有了后来的好日子,所以,我希望有生之年能为老百姓做更多的好事,报效国家,让大家吃上放心粮。”熊寿天说。(全媒体记者 李静)
新闻链接
高级农艺师熊寿天
1934年,熊寿天出生于中江县元坝乡大木湾村,1940年,全家迁到内江县(现东兴区)柳桥乡(现柳桥镇)斑竹村9组,靠租地务农为生。
因为经济条件困难,熊寿天仅上了一年小学便转读季节性私塾,农忙时帮助父母干活,农闲时上学读书,连续三年,后因家庭贫穷而失学,回家帮父母种地。
1950年,高桥镇完小教师下乡宣传,农村贫穷孩子可以报名免费上学读书。熊寿天当时报了小学六年级,第二年小学毕业,并考入沱江中学(现内江二中)。1957年,熊寿天高中毕业,1958年,熊寿天被柳桥乡政府保送就读于四川省简阳农业专科学校农学专业,1960年毕业分配到内江县农业局(现东兴区农业局)工作。
此后,熊寿天先在田家、郭北、高梁等区农技站工作10年,推广增产新技术;在东兴区农业局种子站工作13年,主管农作物良种的引进、示范、推广;而后在东兴区种子公司工作4年,主管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的技术指导;在东兴区土肥站工作6年,主管川中中低产田土改造项目的技术设计指导。其推广实验的“土温床育秧”于1984年在全市推广,共节约成本1050552元,节约用煤8979吨,节约人工22134个。
1984年-1985年,熊寿天配制汕优63杂交新组合12602.35亩,总产3159227.5斤,为四川省汕优2号更新换代、水稻持续增长作出了一定贡献,获得了四川省农牧厅农业技术改进二等奖。
1994年退休至今,熊寿天为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和质量,一直在不断研究和实验新型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种植方法,取得了突出成绩。
2009年,其示范栽种的“宽行密窝三角形丛栽法”受到东兴区科技局领导好评。
如今,熊寿天正在继续示范“宽窄行等边三角形新技术”栽种水稻,“我出身贫寒,得到许多人的帮助才有了后来的好日子,所以,我希望有生之年能为老百姓做更多的好事,报效国家,让大家吃上放心粮。”熊寿天说。(全媒体记者 李静)
新闻推荐
(李波记者李忠福)8月29日下午,隆昌市石燕桥镇召开环保专题工作会,对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落实、强力推进环保工作落地见效,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石燕桥镇全体机关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各企业业主...
隆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