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李兰书记,我们的产品才能走俏市场。”近日,隆昌县黄家镇白龙村15万斤茵红李销售一空,销售总额达70万元。拿到刚刚到手的钞票后,种植户纷纷发出如是感慨。
据了解,黄家镇白龙村2011年从宜宾引进了优质品种茵红李,目前种植面积达800余亩,遍布全村每一个社。茵红李产业发展在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上本可以有显著效果,然而,多年来却未见成效。原因出自何处?又如何解决?
今年3月底,根据组织安排,隆昌城管局办公室副主任、工会副主席李兰被派到白龙村担任“第一书记”,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到村后她发现,茵红李在种植技术、销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为寻求多方支持,李兰与村两委干部主动与县科技局、县农林局联系,将茵红李产业纳入县科技局“星火计划”,积极争取补贴资金和农资农药。
想要促进增收,提升技术是关键。今年6月,李兰通过与县农林局沟通,邀请到了多经站副站长李劲松为茵红李种植户培训茵红李种植技术,有效提高了农民李树种植水平,增强了农民发展李子种植增产增收的信心。
在如何解决销售问题上,李兰还专门邀请县商务局、县农工委及镇经发办相关人员,请他们到白龙村指导工作。在了解和查看了白龙村茵红李的种植规模、长势、往年销售等情况后,部门专家建议充分利用白龙村专业合作社,整合全村资源,集中销售到成都、重庆、湖南等地。
不仅如此,李兰还联系本地知名网站,策划开展采摘活动。通过微信群、朋友圈、亲朋好友大力宣传销售茵红李,今年茵红李零售金额6-8元/斤,产量较去年增加15%,市场价格较去年提高1元/斤。
“下一步,打算通过联系县商务局,创建电商平台,实现网上销售茵红李,拓宽销售渠道。”李兰对当地茵红李充满信心。
干丹婷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毛春燕李弘
新闻推荐
上半年:内江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088亿元同比增长20.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3%
(记者刘小玲)7月24日,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1~6月,全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088.83亿元,同比增长20.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3%;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39.06亿元;完成技改投资143.32亿元;工业用电量累计达19.09...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