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隆昌新闻 > 正文

杨柳井有个“好当家”——走近隆昌县石燕桥镇杨柳井村党支部书记代高南

来源:内江日报 2017-07-18 07:33   https://www.yybnet.net/

隆昌县石燕桥镇杨柳井村,位于场镇西部,距离县城不足7公里。该村辖15个村民小组,720户2180余名村民,属典型的“人口大村”。

曾经,由于道路不通、劳动力流失,导致村里的农产品滞销、大片的土地荒废。村民们日日为“出路”发愁……

如今,这座村庄,有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波光粼粼的鱼塘、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全村上下,一派欣欣向荣。

“杨柳井能有这番改变,全靠有一个好书记啊!”村民们口口相传的“好书记”,正是杨柳井村的“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代高南。

◇全媒体记者 黄俊钦 文/图

7月14日,连夜的大雨,冲散了持续多日的闷热、潮湿。代高南起了个大早,登上了杨柳井村的最高处——老龙洞。

老龙洞满山的油茶果,颗颗晶莹剔透。“这棵长得好、这棵要修枝了……”代高南一头扎进油茶树林里,一棵一棵,仔细地查看结果情况。

一身白色衬衫,搭配着一条黑色裙子,51岁的代高南,给人留下精明、干练的第一印象。“再过不久,这片油茶果就该熟了。”代高南说,“等这一天,我足足等了3年。”言语间,她的思绪一下被拉回2014年。

承包荒山 带领村民致富

2014年,正好是代高南出任杨柳井村“当家人”的第10个年头。此时,石燕桥镇党委政府正号召各村“发展油茶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当时,500g茶油在镇上能卖到50多元。”敏锐的代高南,一下看准了这条“致富路”。

“恰巧,老龙洞的山顶上有200亩荒废的土地。”代高南告诉记者,由于年轻人都外出务工,这片土地长年没人开垦,“土地里长满了杂草,变成了一片荒山。”

抱着将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决心,代高南回到村里呼吁:“乡亲们,把土地承包给我。”“每年可以收租金,劳动力也解放了。”本就拿着这片荒土头疼的村民,见代高南肯承包下来,便纷纷与她签订了流转协议。

清杂草、辟荒山……此后,代高南以每天50元的工钱,雇佣了40多名村民“开荒拓土”。数月后,老龙洞满山种下了油茶树,代高南又与10余名村民,达成了长期劳动协议。无论施肥还是除草,她每月都给工人开出2000元的工资。

3年来,代高南前前后后为这片油茶树投入了20多万元。其中,有大半的钱都花费在了给工人的工资上。代高南坦言,当初所说的“金山银山”,并不是期盼靠油茶树赚多少钱。“只要村民增收,就达到目的了。”

其实,早在2004年,代高南刚出任“当家人”的第一年,她便开始实施“承包荒废土地,带领村民致富”的路子。那时,代高南承包了村里20亩的荒土,开垦成了鱼塘。

“没曾想,年底就意外地赚了8000多元。”代高南笑呵呵地说,见收益可观,2005年一开年,便有4户村民分别流转了10余亩土地,也做起了水产养殖。“每年,都能稳定地增收5000多元哩。”

13年来,见这般“变废为宝”成效显著,代高南深感欣慰。“以后有好的产业,我还会承包土地,引进村里来。”代高南坚定地说,她会一直将“带领村民致富”的任务,铭记于心。

一副“热心肠” 帮助困难村民

“心系发展,敢担风险”,是代高南作为一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口头语。然而,在杨柳井2180余名村民的心目中,代高南处处为村民着想的一副“热心肠”,更是难得。

2002年,时年36岁的代高南,还只是杨柳井村的一名计生干部。从这时起,她一有空,便挨家挨户地走访困难村民,并不遗余力地以自己的方式帮助他们。

9组村民陈少云,便是其中之一。“他左脚残疾,没有劳动力。”聊起陈少云,代高南语气稍显沉重,“他一直都没能成家,长年一个人,靠着每月200多块的低保过日子。”

陈少云的遭遇,令代高南十分心疼。从2003年起,她便从每个月微薄的工资里抽出一部分来,帮他交水电费。14年来从未间断。直到今年3月,年逾七旬的陈少云去世。

正因这副“热心肠”,代高南深受杨柳井村民爱戴。在2004年的换届选举中,代高南可谓“民心所向”,以高票成为了“当家人”。

多方筹资 水泥路实现“组组通”

“要致富,先修路”,代高南深谙这一道理。“当时,全村只有一条2.5公里的毛坯路。”代高南说,“晴天还好,一旦遇到下雨天,路面坑坑洼洼,走路都难,更别说通车了。”

“修路是世世代代的民生工程。”“大家要团结一心。”代高南一上任,便开始修路。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她多次到各个村组,召开村民大会。号召村民“民资民建,投工投劳”。在她的感染下,最终凑齐了第一笔修路资金。

随着压路机开进村里,代高南又紧跟着号召村民组长、村干部,成立了“质量监督小组”。其间,她更是身先士卒,每天早出晚归地到工地上监督工程。为加快施工进度,她还主动拿起铁铲,帮忙平整路面。

三个月后,这条2.5公里的毛坯路全部硬化完成。“这下子,即便是雨天,也可以通车了。”代高南笑呵呵地说。

2011年,代高南听说石燕桥镇党委政府,正号召各村“集资修建水泥路”,“每公里还能有17.5万元的政策补助。”代高南喜出望外,此后,她便多次向党委政府申请,最终争取到了这笔补助。

之后,代高南又辗转与杨柳井村7组的女婿黄汝友取得了联系,“他在自贡市开炼铁厂,很有成就。”代高南说,女婿听说丈母娘的家乡要修路,他一口气就捐了40多万元。“有了这笔资金,村民一分钱都没有凑。”

三个月后,早前硬化的2.5公里毛坯路再次“升级”,摇身成了一条崭新的水泥路。

2012年,代高南“一鼓作气”,再次争取到了补助。同时,又大力号召村民集资。同年,一条水泥路,穿两个从未“有过路”的村组而过。

2013年,代高南又与在云南做房地产生意的12组村民范方彬取得联系,获得了他80万元的修路捐款。同年,杨柳井村剩下的三个村组,修通了水泥路。

至此,杨柳井村,实现水泥路“组组通”。

“村里还有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代高南坦言,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对于今后的工作,她早已定下了目标:“我要为他们争取到更多的扶贫政策,在两年时间里,实现全部脱贫!”

新闻推荐

隆昌县主要领导带队深入乡镇实地检查地质灾害隐患及防御工作

(李武记者蒋小琴)日前,隆昌县主要领导带队赴黄家镇、界市镇检查地质灾害隐患及防御工作。在黄家镇莫家村7组滑坡点(新增),检查组实地察看了滑坡点情况、受威胁群众房屋情况和受威胁公路情况,...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杨柳井有个“好当家”——走近隆昌县石燕桥镇杨柳井村党支部书记代高南)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