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兰萍 实习生 张佳瑜
对违法加工废品经营户,从7月3日起停止供应动力电源,所有违法加工设备必须在7月20日前拆除完毕……
7月3日,一场专项整治“牛棚子”区域环境的誓师大会在东兴区召开。这不仅表明了内江市狠抓环保工作的鲜明态度,更体现了全力整治突出环境问题的坚定决心。
惨痛教训:
“牛棚子”环境被破坏
在从事废旧品收购的圈子内,内江“牛棚子”名声在外。
从1983年起,以“牛棚子”为腹地,沿国道321线东兴区椑木镇至隆昌县双凤镇段的10多公里路段两旁,形成了一个年交易额数十亿元的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其中,废旧塑料交易量占全国废旧塑料回收、交易量的三分之一,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销售集散中心。
废旧物资业给“牛棚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废旧物资也给“牛棚子”人带来了无穷的烦恼和困扰:市场内的洗料水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致使原来清澈的堰塘变黑变臭;地下水因遭污染,村民守着水井却无水可用;废水蓄积之处,粮食颗粒无收;垃圾乱堆乱放,村民俨然生活在垃圾堆中……
看清现状:
家庭小作坊违规经营现象突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牛棚子”引发的各种问题愈加凸显。
为解决“牛棚子”废旧物资业所带来的各种问题,2009年,内江市引入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进入椑木镇,并建设了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牛棚子”废旧品市场的经营户陆续搬入园区。
由此,昔日“牛棚子”总算是基本走出了脏乱差。虽然成绩明显,但仍要看到存在的不少问题。
现状是:虽然大部分大户已经入园区,但仍有不少家庭小作坊在“暗箱操作”,不按环保规定经营,致使椑南河污染严重,大量分选后的垃圾边角料随意丢弃在河道及周边竹林坑凼。
同时,国道321线椑木至双凤段,大量的沿路居民仍在从事废旧物品收集分类经营,大部分未设置任何“三防”措施,环保部门在随机抽查时发现,有散户甚至在回收注射针筒等医疗废物。
强硬措施:
断电锁门切断污染源
针对“牛棚子”的现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在会上对“牛棚子”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6月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带队到“牛棚子”,就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情况进行调研督导,督促落实。
2016年以来,内江市相关部门多次进行现场督查、召开专题办公会、督办会,发布整治通告,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并成立了由环保、治理办、安监、供销社、经科、椑南镇政府组成的常驻园区综合整治工作小组,组建由环保、公安、路政、运管、消防等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到现场集中执法、综合执法、严格执法,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为切实从根本上解决该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内江市按照“规范一批、整治一批、关停一批”的原则,加强了道路交通管控,严查、重处进入区域内的相关车辆超载、超限违章违法行为,以减少该区域废品的存量;对违法经营户,切断废品加工电力、拆除加工设备;落实“三防”措施,所有废品经营户必须将堆放的废品全部统一用蓝色防雨篷布覆盖,周边修建雨水排水沟及污水收集池,严禁污水散排、乱排,同时废品堆放需距321国道公路水沟2米之外,不得占道堆放;在片区水环境整治中,结合河长制工作要求,完成水体、竹凼的净化。
截至6月30日,东兴区已对2户违法加工户移交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对5户违法加工户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对赵某违法收购医疗废弃物行政处罚1万元,对2户违法收购废旧电瓶的经营户进行立案查处。
目前,隆昌县双凤镇区域内的废旧品经营户由原来的51家减少到31家;遮盖废旧物12000余平方米,经营户已全部退出公路界线,没有水洗加工、占道经营、乱倒乱烧废弃物现象。
据悉,6月30日至7月2日,为推动整改切实见效,市目标督查办公室、市环保局组成暗访组,深入“牛棚子”废品回收区、中再生等5个环保突出问题现场进行了暗访。这样的行动,还将在今后的环保整改工作中继续开展。
新闻推荐
做合格党员 当干事先锋隆昌县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会
(记者蒋小琴)6月30日,隆昌县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会。县委书记、县长尹忠出席会议并讲话,县政协主席谢守涛出席会议,县委副书记曾强主持会议。...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