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隆昌新闻 > 正文

用实际行动,与村民共创更好的生活——走近隆昌县圣灯镇天螺村党支部书记李洪

来源:内江日报 2017-06-16 04:06   https://www.yybnet.net/

今年50岁的李洪,曾是隆昌县圣灯镇天螺村的一名代课老师,因为村里老干部的一句:“小李,村里需要有知识、热心的人,希望你能来村委会工作。”2003年,一心想为村民干点事的李洪辞去了教师工作,担任起了村里的计生干部。因为工作认真负责, 2007年,李洪当选天螺村党支部书记。

◇本报记者 邓婉蕾文/图

道路通村达户方便村民出行

“自从李书记来了,我们村的变化大得很,道路平整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收入也增加了。”近日,记者走在天螺村,听得最多的就是村民谈起村里的变化。

在天螺村,一条条整洁宽阔的水泥路纵横相连,直达村民房前屋后。2007年,李洪担任村支书后,把全村15个组走了个遍。走访时,她发现制约村上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行路难——村道大多没有硬化,一到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老人不敢出门,小孩摔跤是常事。

李洪决定:“再难也要修好这些路!”她召集村干部和村民开会,大家一致同意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财政补助。

但是,申请来的补助仍不够修路,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李洪又召开动员大会,劝说村民集资修路。不仅如此,她还和村干部起早贪黑、四处奔波,挨家挨户上门做大家的思想工作。

6组的一名村民一直不愿意交钱修路,李洪曾几次找他面谈,仍未同意。于是,李洪动员多方力量,找到他外出务工的孩子及村里的老人,对他进行沟通。该村民最终拿出了修路的钱。

经过村干部两个月的努力,终于筹集到修路的资金。如今,天螺村的道路条条整洁宽阔,真正实现了组组通、户户通,方便了村民出行,也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

“如今,路修通了,可以坐车到家门口,下雨天也不再走泥泞路了。”该村15组村民梁传吉高兴地说。

在村里的图书阅览室内,李洪告诉记者:“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在上级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建成了这个农村书屋。惠农政策、农技知识,还有孩子们看的科普读物,这里都有,大伙儿空闲的时候就可以来看看书,充充电。”

说到这里,李洪又兴奋地说:“为了让大家有健身锻炼的地方,村里已经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修建文化广场,预计今年9月动工,还会配备健身器材,到时候爱跳坝坝舞的村民就有了施展拳脚的地方了。”

帮助困难群众她慷慨解囊

天螺村6组一位60岁的村民家里没有井,喝水只能到离家一公里远的山沟里挑,来回需要一个多小时,挑回来的水只能供一家人用一天。

李洪走访时,村民无心一句话:“要是家里有口井就好了。”让李洪一直记在心里。回到办公室后,李洪马上向有关部门反映,并顺利争取到了一个免费为村民打井的项目。

从那以后,这个村民家的院子里有了水井,再也不用跑很远去挑水了。为了感谢李洪,村民还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寄到隆昌电视台。“其实真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作为一名村干部,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为群众解忧、创造更好的生活是职责所在。”李洪说。

村民计仁华今年62岁,丈夫和儿子相继去世,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在她心中,李洪早已不是村支书,而是亲人。“逢年过节,李书记都会前来看望我,送一些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有时还自己掏钱接济我。”

李洪告诉记者:“钱不多,对有的人来说,就是一件衣服或一顿饭的事儿,而对困难群众来说,却是一个月的生活开支。我是村支书,这是我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我乐意做,也很开心。”

“小田改大田”村民收入增加

走在天螺村的现代农业园区,一块块稻田四四方方,远远望去,秧苗长势喜人。新整理好的水泥田坎笔直又宽阔,田坎下标准化的沟渠能排能灌。

天螺村曾是当地有名的经济薄弱村,种粮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收入不高。李洪分析了原因,发现村里的田土分布散乱且田块大小不一,田坎占地较大,田间道路、排灌设施不齐全,农业机械在一些地方根本派不上用场。村民从事农业生产时,一般靠人力,收成也看天,粮食产量始终不高。“何不把小田改扩为大田,再配套建设机耕道,让大型农机也能进入。” 李洪“冒出”了这个想法。

然而,小田改大田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却因为多数村民的思想相对保守,开展起来很难。李洪说,“小田改大田”项目实施时,有的村民不理解为什么,怕自己的田地和别人家的田合在一起会吃亏。

她和村委会其他干部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做思想工作。“为劝说村民,工作到晚上九十点是常有的事。”李洪说,为了说服这部分群众,村干部们几乎“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最终,经过一次次的上门宣传,一次次的院坝会议,才打消了农户对“小田改大田”项目的抵触心理。

在“小田改大田”实施过程中,众多小田之间的田埂、垄沟得到平整,有效耕地面积实现了一定幅度的增加。另外,还对水田的排水系统进行了完善。“这样就不怕被洪水淹,也不怕干旱了。”李洪说。

天螺村13组村民刘男一边在自家田里除杂草,一边喜悦地说:“过去,我家尽是些‘巴掌田\’,高低不平,机器进不来,收割只能靠人力,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现在,收割机进来了,半小时就能搞定。”

以前,天螺村田土分散且面积小,没人愿意来承包。“小田改大田”后,李洪赶紧向当地政府争取了项目,请来业主承包。“你看,这块大田就是好几户村民的小田改的,现在已经有业主来承包了。”李洪指着一块大田向记者介绍,田地改造后统一流转给业主,村民会获得一笔流转费,还可以在自己的田地里打工获得收入。

改善基础条件、心系困难群众、帮助村民致富……李洪正在用实际行动,让“村民更幸福”的目标一点点得以实现。“担任村支书后,有欢笑,有眼泪,有信心,也有无奈,但我从没后悔自己的选择,为村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我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新闻推荐

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全媒体记者黄彬鹏)6月10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用实际行动,与村民共创更好的生活——走近隆昌县圣灯镇天螺村党支部书记李洪)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