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经开区高楼鳞次栉比?(武鸣华侨农场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苏昭宇通讯员常丽莹 潘志安
农场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生活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健全,职工群众安居乐业……昨日上午,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盟经开区)举行广西国营武鸣华侨农场(以下简称武鸣华侨农场)成立60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武鸣华侨农场成立60周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在农场综合改革和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
产业聚集规上食品加工厂达到26家
1960年,只有芳香厂、造纸厂、淀粉厂等10家企业入驻武鸣华侨农场,工业产值仅14万余元。自2013年东盟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武鸣华侨农场紧紧抓住创新驱动之机,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精心谋划,精准招商,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环保家居、生物制药、大健康产业,大力发展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累计引进项目260个,总投资199亿元。2019年,武鸣华侨农场成立了广西食品加工产业联盟,带动食品加工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吸纳相关企业60余家,当年开发区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达26家,目前正全力打造广西最大的食品加工生产基地。
建设为民25家医疗机构解决看病难题
1960—1978年,武鸣华侨农场先后安置了印尼、越南等9个东南亚国家的归侨约1.2万人,至今仍有7600余名归侨和侨眷在此生活、工作。
为实现农场职工和归侨、侨眷的安居梦,武鸣华侨农场通过实施农场综合改革房屋搬迁工作,引导分散在各偏远分场居住的职工群众搬到配套设施完善的中心区集中居住。截至目前,已完成3批搬迁,涉及农场生产队63个2423户,其中,归侨和侨眷1069户。
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发展,归侨和侨眷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辖区有二级医院2家、一级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以及学校医务室、社会福利院医务室、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25家,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近年来,多所学校落户东盟经开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截至2019年,辖区共有各类学校30所。2015年4月,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落户侨区,目前已有10所院校完成入园协议签约,8所学校开工建设,在“家门口的学校”上学的梦想正一步步照进居民的生活。
改头换面96%场队完成居住环境升级
武鸣华侨农场深入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的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有3个自治区级三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3个开发区级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示范项目。
为改善居住环境,武鸣华侨农场推进农场村队路、水、电、气、房建设,农场文化科技活动室、图书室、小喇叭、村史室为一体的村级服务中心完成建成;96%的场队完成改造和升级,实现了村屯公共空间的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如今,基层农场各队里,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一栋栋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门前花草芬芳扑鼻,河渠水塘清澈见底,展现一幅优美宜居的乡村画卷。
提质升级一批公园城市广场相继建成
武鸣华侨农场经过多年发展,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大帽山公园、大帽山城市广场、小帽山美食广场、东盟商业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相继建成。辖区内道路交错纵横,厂房整齐划一,高楼鳞次栉比,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据统计,2016年以来,基础设施累计投入29.792亿元,建设市政道路56.4公里,道路里程较“十二五”增24%,达到110.4公里。实施了“白改黑”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12.36公里。
水、电、气、热是基础设施的核心,关系到百姓的日常起居生活。现中心区已建成3所变电站。自来水供应由中心区向辖区居民点延伸普及,2019年,日供水能力提高达到8万立方米。建设完成中压燃气管道约35公里,高压燃气管道约4.3公里,供热网管道24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一座。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四大通信运营商已入驻开发区,网络实现全覆盖。“十三五”期间,新建通信基站24个,总投资543.36万元,新建通信管沟2.53公里,移动4G网络已实现全覆盖。
■数字说话
2013年,东盟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武鸣华侨农场经济主体已转向“工业开发区”,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2016—2019年,武鸣华侨农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6.4%;财政收入年均增速10.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7.2%。目前,400多家工业企业入驻。
新闻推荐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管理,合理布局烟草制品零售点,维护良好的烟草市场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
武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鸣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