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滑翔伞基地双人滑翔伞带飞体验黄维业 摄
以前,由于交通不方便,从大明山脚下到古城路(南宁古城)要走一两天时间,所以交往的人很少。那时候,南宁人很少知道大明山,上过大明山和知道大明山原名由来的人更少了。总感觉大明山离南宁很远,互不相关。
一
现在从南宁古城路到安吉客运站坐车,走高速个把钟头就可以到大明山旅游风景区的大门了。不少南宁人喜欢去大明山旅游,大明山这个名字在南宁几乎是家喻户晓了,而武鸣县也变成武鸣区了。从诸如“南宁大明山风景区”“大明山是首府南宁的后花园”这些字句来看,今天的南宁和大明山更亲近了。
广西民族大学一位社会学研究生导师在一篇论文中写道:“大明山的最高峰龙头山更是被民间称作是首府南宁的龙脊!”而古时就有风水师认定,南宁是大明山的龙脉运生的。所以古时就流传有三公亭的传说了。传说古时有三位风水师在大明山寻龙点穴,三位都先后把穴位定在同一点上,后人就在那个点上建起“三公亭”。“三公亭”原址在北湖路。
这个传说只有老南宁人才知道。讲完故事,我们再来说说一些众所周知的事吧。
南宁人民公园上的古炮台是1917年时任两广巡阅使的陆荣廷命令少将廖正元修建起来的。该炮台于1918年7月建成,它南门左侧镶有一块陆荣廷亲自撰写的《新建镇宁炮台记》石碑,在碑文中有“而其北昆仑大鸣迄思田诸山为狄襄王文成用兵之要隘”一句。其中“大鸣”就是今天的大明山。从碑文中我们还能知道:大明山对防御外敌、保护南宁市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一定作用,炮台上大炮的炮口只能转近270°,无法转向北面,由此可证明这一点。抗日战争中的昆仑关大捷就是实证。
二
大明山这座广西中南部最高最大的山,原名为何叫做大鸣山呢?在民国四年编撰的武鸣县志中,有以下记载:“每岁秋,烟云郁积,内有声似风非风,似雨非雨,似波涛非波涛,或三五日或旬日乃止。名曰大鸣。”
俗话说,近山多雨,近隘多风。位于亚热带有一千多平方千米峡谷陡壁、海拔一千多米,森林密布、古树参天的大明山,更是云雾雨聚的场所。除了晴天,山上比山下壮乡云深雨大。有时候,山里云越聚越多,渐渐遮住了大山,不多时雨就来了;有时候一场大雨过后,山下壮乡雨停云散了,但云是往山里散去的,这时人们就知道雨还是要下的。果然,过了不久,雨又从山里转出来了;有时候,云雾把大山遮住了,山下没有雨或下小雨,但却有洪水从山涧中冲出;有时遇天大旱,某天突然有一片云在山顶驻留,人们就知道过几天准会下一场雨。自古以来大明山有的种种气象,给世居于此的壮族人民一个深刻的记忆:这祖山是本地风风雨雨祖源,不少风雨是这祖山造就的。用壮语概括是“米知啦!”所以自古以来,我们(壮族人民)把大明山叫做“岜知”“岜时”“岜是”(各地壮语差异导致叫法不同)。
“岜知”(大明山)还有一种独特的气象,即武鸣志记载的“大鸣”的景象,详细的说法如下:
自古以来,大明山几乎每年立秋都有一两次“大鸣”的气象景象,用壮话表示就是“东窝封”。“东窝封”开始的时候,云雾把大山遮住了,接着就能听到从空中、大山里传来呜呜的响声,当时山脚下的壮乡无云又无风也不电闪雷鸣,却能听到呜呜的“雷鸣”声,声如闷雷,昼夜长鸣,人们无论家里还是野外都能听到。最短的“雷鸣”持续一天一夜,接着就会下雨,这雨也下一天一夜才停;长的“雷鸣”持续三五日或旬日,雨也随之下三五日或旬日才停。所以壮乡里流传着一句老话“千风不离东风”,意思是有“雷鸣”声一定会下雨,先鸣后雨亘古不变。别的山也有这么神奇吗?
声如闷雷,昼夜长鸣,最长可达七天七夜,这是大山神圣的呼声,人人都能听到,所以这座山就被命名为大鸣山了。
三
可能是大明山大门所在的地方有三四条发源于大明山的河流(大峡谷口)像大喇叭一样把大明山里的雷鸣声传播出来,正对着几座耸立的大山和小明山山脉,构成共鸣的环境。因此听到的“雷鸣”声比大明山周围的其他地方大。而每当“雷鸣”下雨时,这地方河水就上涨,甚至暴发洪水,所以先辈们就将此地命名为雷江。
大明山“东窝封”大鸣的时候,下雨的景象是这样的:雨从大明山下出来,下了一阵又缩回去,又从山里下来,一阵一阵下个不停,而且越下越大。这时就会有洪水从山中冲出,进入下游河道。当时从南宁回大明山脚下的小商贩会告诉人们:“邕江发大水了!南宁的下沙街、德邻路被洪水淹了。”可见,大明山“东窝封”大鸣下雨时间长的时候,下雨范围很大,常会影响南宁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大明山脚下的壮乡里还流传着一句老话“南宁怕东封”,从以上事实可知,自古以来大明山和南宁是息息相关的。
大明山“东窝封”大鸣下雨的时候,雨是一阵一阵从山里下出来的,那时就可以看到短时间内河水一阵比一阵高的景象,所以发源于大明山流经雷江的河,壮话叫作“打Ra”,意思是阵河。而同是发源于大明山,离雷江阵河20km左右的两江镇和马头镇的界河也同名叫作阵河。
“岜知”、大鸣山、雷江、阵河。壮汉两种叫法的山名、地名和河名都印证着“窝东封”大鸣的文化内涵,也印证了大明山地区的壮族先辈们智慧的结晶。
从表面看是这样,大鸣山改称大明山,大鸣山也不再“东窝封”大鸣了。大鸣山写成大明山是同音异字而已。而事实是这样的,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大明山“东窝封”大鸣的景象就渐渐稀少了。
四
大鸣山为何改名大明山呢?尽管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有一段历史是耐人寻味的。大明山风景区大门是2003年修建起来的,而早在民国初年以前人们就发现,离风景区大门不远的大明山里蕴藏着丰富的钨矿。后来就由当时的平桂矿务局下辖的康熙、大明、荣益、大全等公司来自选场地,各自进行采钨作业了。其中,由于大明公司资本雄厚,名气较大,因此山里的第一个开采洞就被叫作大明洞了,山头也就被称为大明山。而这些事只有亲历者才知道,外人极少知道。就这样一直持续到1950年。
那时,钨矿由国家开采,国家成立南宁地区大明山钨矿站,大明山钨矿站旧址就在今天的大明山风景区大门左侧二三百米的地方。1962年又在大明山钨矿站附近成立了公益山伐木场,伐木场场部和大明山钨矿站只隔一条上山公路,也就是今天的景区大门内侧。1965年,公益山伐木场改为大明山林场。1981年大明山林场又改建成大明山自然保护区,随后又成立大明山风景区。这是历史的事实。
大明公司、大明洞、大明山钨矿站、大明山保护区、大名胜风景区,这些名称之间有没有一些传递性呢?恐怕只有当事人才心知肚明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变换,事物变化、社会发展、人事变更,同是这座山,原名大鸣山,现作大明山。
吴志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胡明峰通讯员潘雪燕)如今正是用电高峰期,武鸣区用电负荷不断攀升,为防止供电设备超负荷运行影响供电可靠性,连日来...
武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鸣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