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2400多户农场职工入住东盟经开区中心城区的华侨城。图为华侨在大帽山广场跳广场舞。韦 晓/摄
本报记者邓盛龙通讯员常丽莹
打开门就见老朋友,走下楼便是健身房,夜幕降临就来蹁跹起舞。11月3日,在广西-东盟经开区华侨城小区,67岁的归侨林庆忠尝着印尼糕点,满脸笑容地说:“进城生活很惬意,我很满足!”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为国营武鸣华侨农场,先后安置了印尼、越南、泰国等9个东盟国家的归侨侨眷1.2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华侨农场。近年来,随着园区产业不断聚集,开发区农场职工居住保障改革稳步推进,实现了侨民安居、产城融合及特色农业提质升级的“三赢”。
A迁居:创新一套保障体系
在华侨城社区二楼展示厅,一张“窝”在山脚的破旧瓦房的老照片,无声地讲述着开发区归难侨当年的困境。“我们一家几口人,在瓦房里挤了50多年。”印尼归侨卢天忠说,回国后,他的一个梦想就是像城里人一样住上好房子。
2013年,东盟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卢天忠的进城梦终于实现。当年10月,作为首批农场综合改革搬迁户,卢天忠与1371户4463人从偏远的农场,入住总投资约25亿元、设施齐全的产权公寓楼——华侨城小区。首批搬迁职工中,归难侨眷为1145户3805人,占总人数的85%。
“1∶1以房换房,拎包入住。每户归侨安置户另增20平方米安置面积,我家的新房有80平方米,做梦都没想到,有进城的这一天。”卢天忠说。
目前,华侨城前两期已完工,第三期正在建设中,已有2400多户农场职工“洗脚”进城,成为城里人。
为让农场职工特别是归难侨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开发区还创新农场职工进城保障体系,每个安置对象享受10平方米铺面30年的收益金。截至2017年年底,已发放5800多万元。
“每月商铺收益约有400元,退休金3400多元。进城物价虽然高一些,但生活不愁。”卢天忠说。
B安居:发展四大优势产业
几乎与归难侨民同时进驻开发区的,是生机勃勃的产业。
——今年6月1日,自治区重大项目、南宁科天水性科技产业园正式投产,项目总投资60亿元,填补了广西家装市场水性环保材料的空白。
——9月13日,总投资2.1亿元的百跃羊乳集团南宁万吨级智能配方羊奶粉项目投产。该项目系我区首家智能配方羊奶粉项目,可年产优质安全配方羊奶粉1万吨。
……
昔日蔗林遍野的农场,正加速成为产业聚集高地。以“侨”为桥,近年来,开发区引进了印尼金光集团、泰国正大集团、百威啤酒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340多家工业企业,并形成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及以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新兴产业四大产业集群。
“以产促城,以城促产。工业挺起来,安置归侨有底气。”东盟经开区侨务党群局局长陈菁说,在园区就业时,开发区实行两个优先: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困难侨民侨眷;每年开展2000人就业技能培训,优先安排侨民侨眷参加。
走出农场进厂房,不少新生代侨眷成为开发区产业工人。“搬出来后,能在家门口上班。真好!”越南归侨林先生说。
C宜居:打造“十分钟生活圈”
下棋、打台球、健身……在华侨城社区二楼的公共服务中心,侨民各取所需,其乐融融。“每天步行送孙女上学后,我就到这里来锻炼。”正在打乒乓球的越南归侨李德群笑着说:“开发区已推行15年免费教育,孩子上学不用愁。”
“社区提供就业、低保、养老等一站式服务,下楼就是星级菜市,学校、医院、银行等均可在10分钟内抵达。”华侨城社区副主任张美娟说。
近年来,东盟经开区以华侨城建成为契机,全力抓建设提品质,先后引进12家房地产企业,进一步提高园区“吃住学医”便利化程度,打造宜居宜业的工业新城。
这个精心打造的“十分钟生活圈”,让侨民们点赞不已。华侨城前的大帽山之前杂草丛生,现在是开发区人气最旺的广场。每当夜幕降临,东盟歌舞轮番登场,让人仿佛置身异域。
“我们经常跟印尼的亲人微信视频。有退休金有新房住,他们很羡慕呢。”林庆忠说。
在华侨城不远处,可见一个个大棚。目前,开发区累计流转土地6万余亩,引进了广西水果总站、广西蚕业总站、广西技术推广总站及广西农科院等农业科研推广示范单位,建成千亩大棚西甜瓜、千亩双季葡萄标准化生产等一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项目。近期,宁武都市农业核心示范区获评自治区三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新闻推荐
10月26日晚,南宁市南梧路一居民在雨后踏过积水进便利店。南国早报记者邹财麟摄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阮萃)10月26日的南宁,冷空...
武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鸣,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