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 武鸣新闻 隆安新闻 马山新闻 上林新闻 宾阳新闻 横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武鸣新闻 > 正文

新安处处有山歌

来源:左江日报 2016-05-17 01:04   https://www.yybnet.net/

 □梁新勇

“昨日我家桂花开,知道今天贵客来。贵客来了没好酒,只有山歌表心怀”……

2016年4月16日,即是农历三月初十,天气炎热,阳光明媚。但在扶绥县渠黎镇新安村,比天气还要热的是,村里举办一年一度的“祭祀刘三姐诞辰日”和“歌坡节”,县内外十里八乡的爱好山歌数千人,涌入这个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时间,整个小山村热闹起来,处处响起山歌声。在村口,在刚刚树立的“刘三姐故里—新安村”村名巨石边,村山歌队20多人,穿着壮家节日盛装,敲锣打鼓,唱着迎客歌,喜迎四方来客。

而此时,在左江边的刘三姐古墓前,此时早已香烟袅袅,人声鼎沸。三姐庙里,一尊三姐彩塑彩衣飘飘、栩栩如生,三姐彩塑前摆满了村民早早准备的鸡鸭等贡品。香烛纸钱燃起以后,村民们纷纷围绕三姐像持香而立,唱起山歌祭拜三姐。近百人同时唱祭拜山歌,场面热烈。山歌的主要内容是怀念刘三姐的事迹,祈愿今年农业有好收成,祝愿四方群众幸福安康等。大家同唱一个曲调,歌声或低转,或高扬,在青青的左江水边回荡,在高大巍峨的感怀山下回响。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壮人自古爱唱歌。壮族聚居的广西被誉为“歌的海洋”、“山歌的故乡”,而充分体现壮族人民能歌善唱这一特点的便是遍布壮乡各地的歌圩。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里举行的节庆性聚会唱歌活动形式。在壮语中,各地歌圩有不同的称谓,在扶绥、江州、宁明一带叫“窝坡”,意即“出到坡地上相会”,或叫“歌坡”,意即“坡场上会歌”;马山、大新、天等一带叫“侬峒”,意为“到平峒欢聚唱歌”;在武鸣县,叫“歌圩”。称谓尽管是不同,但均有“坡地上唱歌”、“到平峒上欢聚”和“坡场上会歌”或“欢乐的节日”等意思。

壮族歌圩具有悠久的历史,多在春秋两季举行,以农历三月和四月最盛。各地歌圩时间长短不完全一样,有的歌坡举行时间数天,分为“头坡”、“中坡”、“尾坡”。有的歌圩一天时间分上节和下节举行,分别为“初坡”和“复坡”。歌圩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小者也有一两千人。在扶绥县,规模较大、有影响力的歌坡有渠黎镇新安村、渠旧镇布沙、新宁镇水边村、柳桥镇上屯村等地的。对于歌圩盛况,正如清代龙州壮族诗人黄誉所描述:“双溪云锁涨蛟涎,春雨连朝怅漏天,油伞层层遮斗笠,前村姐妹踏歌还。”诗歌大意是连日来春雨绵绵,但歌圩上依然人山人海,吸引众多人参加,场面热闹。

当天在新安村也不例外。集体祭祀刘三姐活动后,因为参加歌手众多,人们就分别在刘三姐庙周围的山脚下空地上,在村边刘三姐小广场上,在村小学校园内,在村中间的舞台上,分别举行“歌坡”活动。各路歌手们纷纷闪亮登场,寻找自己心仪的对手,开怀对唱。而观众则围坐在自己喜爱的歌手身边,聆听双方对歌。当对到精彩处,观众或呐喊助威,或喝彩鼓掌。此时,小山村四处飘起欢快的山歌声。据统计,当天参加的歌手约数百人,而来自各地的山歌爱好者多达三、四千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所有传统的民族歌曲中,爱情是永恒的内容。也唯有爱,才是人间最可宝贵的,才有常唱不衰的生命力。如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等民歌,莫不如此。而壮族传统山歌,很多山歌更是直抒胸臆地表达男女心中的爱恋情感。如,“情妹面容白晰晰(娇眉),情哥心里甜如蜜。若得阿妹嫁进门,做牛做马哥也依。”

当天下午4时许,在村刘三姐小广场,一位从新宁镇来的女歌手,年纪约60多岁,将要离开村子时,遇见来自东门的一个男歌手。两人年纪相仿,如赛场上相见恨晚的两个对手,又依依不舍,主动对起歌来。女的唱道:

“日头落山天正晚(娇连),问你情哥做样先?

就怕家中大嫂等,敢问和妹返家先?”男歌手也不甘落后,张口就来:“话妹不怕就不怕(娇连),

情哥有心和妹连。若是情妹也有意,今日情哥跟妹回。”

两人你来我往,一边唱歌,一边手舞足蹈,很是传情。旁边观众又围上来,不断喝彩。

“刘三姐第一代扮演者来新安村了。”当天下午,歌舞剧《刘三姐》第一代刘三姐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马若云女士,得知新安村祭祀刘三姐和歌坡活动历史悠久,也和朋友慕名前来,成为当天全村一个爆炸性新闻。据了解,1960年,歌舞剧《刘三姐》进京演出,并四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马若云作为刘三姐的扮演者之一,参加在北京的汇报演出。她扮演的“刘三姐”深得全国观众的喜爱。在北京演出期间,叶剑英元帅还把马若云等演员请到家中做客,并亲自提笔为马若云作诗。

刚下车,马若云就被村民围得水泄不通。村民们纷纷和她对唱山歌。一个女歌手开口就唱:

“哎——什么圆圆甜又甜?什么圆圆水中间?

什么圆圆水里游?什么圆圆姑娘前?”

马若云女士不愧为“刘三姐”扮演者,深谙山歌之道,山歌信手拈来,答道:

“哎——西瓜圆圆甜又甜,荷叶圆圆水中间。

乌龟圆圆水里游,镜子圆圆姑娘前。”

大家也纷纷加入双方的队伍,分两边对唱,对答切题,押韵上口。对歌场上,又掀起了一阵阵高潮。马若云女士也深受感染,年逾七旬的她一袭白裙“飘”上舞台,边唱边舞,真如当年刘三姐的曼妙身姿,让人赞叹不已。她给观众们演唱了《多谢了》、《山歌好比春江水》和《世上哪有树缠藤》等刘三姐歌剧中许多经典曲目,博得如潮的掌声,观众们大呼过瘾。

“三月天气热如火,新安群众好客多。”当天是大热天,天气炎热。但全村人都很热情,招待四方来客。农小明,是新安村一个年轻有为的大学毕业生。他的家就靠近村边刘三姐凉亭附近,群众往来经过家门口颇多。他就在门口处挂上一张硬纸片,写上:“天热,累了,请进屋坐坐,请吃玉米粥。”他家父母当天也煮了几大锅玉米,任何人不用花一分钱,都可以进来吃粥。我就带着几个来自南宁的朋友,经过他家门口。一进他家门口,身穿壮族盛装的农小明父母,就热情欢迎我们到他家来吃粥,并唱起山歌,场面很是感人。当天,家家户户都准备了玉米粥,你可以随意进入群众家吃粥。为了方便外地来的客人,村里6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都准备几大桶玉米粥,和一些酸笋、辣椒等小菜,放在村公共场所,供客人们免费放心大把食用。

“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自从外出读初中,特别是参加工作后,30余年来,我很少能回家参加三月初十的歌坡和祭祀刘三姐活动。但儿时所见到活动的很多场景,热闹且隆重,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历久弥新。30年来,很多唱山歌的老人已经作古,村里一代代年轻人亦成长。村里低矮的泥土房、瓦房不见了,楼房多了,进村路和巷道都铺上了水泥。但村里祭祀刘三姐和“唱歌坡”的活动,依然年复一年的举行,依然吸引十里八乡的群众来对唱山歌。值得欣慰的是,虽然社会上各种文化娱乐的方式多起来,但村里爱唱山歌的年轻人也渐渐多起来,很多三、四十岁的年轻人都爱唱山歌,加入村里的山歌队。连一些十多岁的小学生也都会能哼上几句。

以前各地来赶歌坡的人们,多是骑自行车或者走路来的。有些人还提前到新安村住上一晚,方便第二天参加对歌活动。特别是不少人手里提着收录机,到处寻找歌手录歌,有的是为了能方便经常听歌。而有的拿去翻录制作成录音带,卖给爱好山歌的群众,赚取利润。而如今,当天村里道路两边停满小车、摩托车和三轮车,很多人手拿着手机来拍照和录歌。随着时代的脚步,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发生不少的变化,但不管怎样变化,对于壮族山歌,人们眷恋依旧,一样地向往和痴情,且愈唱味更浓。

“唱歌不是人发癫,三姐唱歌能成仙。不信你来新安看,三姐古墓已千年。”来自南宁的一个朋友姓周,第一次到新安村参加歌坡活动。他对壮族传统文化颇有研究。他说:“在新安村,看到和听到原生态的壮族山歌文化。特别这里男女老幼都喜欢山歌,山歌基础好,氛围浓厚,我也深受感动。”在刘三姐庙前,迎着左江吹来徐徐山风,周大哥就即兴唱了这首山歌,表达对壮族传统山歌和刘三姐文化的崇敬之情。

新闻推荐

武鸣“三月三”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即将拉开序幕 观千人做饭 享半价门票

■本报记者杨芳芳 昨日是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南宁市民王广福一家来到武鸣县伊岭岩风景区内踏青。醉人的美景,悦耳的山歌,品尝着清甜的壮乡米酒,一行人流连忘返。 提起武鸣县,很多市民首先想到的...

武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新安处处有山歌)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