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 武鸣新闻 隆安新闻 马山新闻 上林新闻 宾阳新闻 横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武鸣新闻 > 正文

农业物联网 八桂显端倪

来源:广西日报 2014-09-05 17:3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覃宇扬

全区种粮大户李燕萍,今年租田300多亩种植超级双季稻,利用水稻基地里的远程监控系统,她无论走到哪,都可以用电脑或智能手机上网实时查看水稻的生产情况。

隆安县连片几万亩香蕉基地,管理者利用全自动电脑化控制滴灌系统,不间断收集气象、灌溉、施肥、土壤状况等统计数据,获取香蕉生长所需的水肥技术参数,从而最大限度实现精准管理。

广西农垦源头农场生产的柑橘,贴上可追溯条型码后,漂洋过海出口欧美,当地消费者根据条码可了解到柑橘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信息。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物联网,正从初级的监测、控制、溯源等环节切入,逐步应用到农产品供应链全过程,悄然改变着八桂大地上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1 产研联手先行探索

今年7月,又是广西芒果丰收的季节,就在广大果农忙着联系采购商、参加展销、集市叫卖的时候,有一种名为“智然甜”的芒果销售却异常火爆,2.5公斤果卖到128元,售价虽比普通芒果高出一两倍,但2500多公斤芒果短短几天就被抢购一空,订购者不乏北京、上海客户,为何这种芒果如此抢手?

据了解,这种芒果产自百色澄碧湖湖心岛的种植基地。多年以来,岛上因交通不便、设施简陋、缺乏照管,一千亩地,只能种植少量低产低质的芒果品种,不少地都荒了,土地的价值远未得到体现。然而,也正因为“荒”,3年前这里成为了物联网信息技术企业广西牛博与百色林科所的“试验田”,两家合作在岛上建立“智慧芒果”种植示范基地,整个基地的生产管理,均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了改造。

应用物联网,带来啥变化?采访中,记者在南宁通过电脑登录物联网管理后台,可以看到整个芒果基地的实时视频,基地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土壤PH值、光照度等环境实时数据,像股票交易信息一样每2分钟自动更新一次;扫描芒果上的二维码,果园生产管理档案和质检报告立刻呈现在手机上。

技术人员介绍,“智慧芒果”受到市场热捧,最主要是因为基地有三重保障确保品质:第一层是全程物联网环境数据采集,生产过程实现精准控制;第二层是专家科学管理,中国农大教授通过物联网平台远程给予生产指导;第三层是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作为保障。

“今年的收入比之前翻了两番,亩产量和品质也在不断提高,管理成本却在不断降低,整个基地只需要5名管理人员,固定工人也很少。”上述物联网企业负责人甘东霞向记者表示,作为广西较早开展的农业物联网项目,“智慧芒果”基地的前期投入虽然比较大,但今年已基本做到盈亏平衡,“在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探索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丝曙光。”

借鉴“智慧芒果”的成功经验,2013年10月,广西首个“物联网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在武鸣县挂牌成立。目前,基地已开发出了一套适用于广西蔬菜生产种植的管理平台,并面向全区推广“基地+农户+专家”的无公害蔬菜种植方式。

参与基地建设的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黄如葵介绍,科技帮扶“最后一公里”一直是个难题。现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农情信息可以实时主动上报,专家和农民通过智能手机终端互动交流,极大地缩短了专家与农业一线生产的距离,专家还能够以一对多地为农民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

物联网“种”菜,不仅仅对生产者有利。共建基地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普通市民在家中通过电脑,也可以远程看到基地里蔬菜的种植情况,追查种植期间任意时段的农情数据及视频信息,真正做到了蔬菜种植管理过程全透明,自己吃的菜放不放心,看看就知道。

2 两大领域稳步推进

走进隆安县的连片香蕉地,一望无际的蕉林在阳光下折射出斑驳的光影,青翠富有生命力的蕉叶随风摆动。可蕉林里你却鲜见蕉农忙碌的身影,看到更多的是四通八达的塑料管。

依托一家大型农业企业,这里的万亩蕉林都已装上全电脑控制的滴灌系统,管理员通过电脑或上网的手机终端就可以实施精准灌溉和施肥,也能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监测与操作,还可以为灌溉系统设置灌水日期、运行时间、链接程序进度表、传感器启动、循环入渗程序等。“通过电脑控制,仅需一个管理员就可以独立管理2000亩香蕉园,每亩可节省肥料投入40%,每亩增收750元,优果率达90%以上,实现了农业高效生产。”技术员小韦介绍。

“农业物联网使农业逐渐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目标是实现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自治区农业厅信息中心主任吴炳科告诉记者。

最近农业厅开展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农业物联网在广西的应用属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条码识别的农产品溯源和精准农业两大领域,主要涉及种植业、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等环节。

吴炳科认为,隆安的香蕉产业,可以说是我区利用物联网打造精准农业的一个成功典型,这对于水稻、水果、蔬菜、甘蔗等大宗农作物种植较有借鉴意义,目前广西一些甘蔗主产区已经开展相关工作。

生态、绿色是广西农产品的优势所在。为了凸显这一优势,今年自治区农业厅在12个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建设试点,每个县200万元经费,选择当地一种大宗农产品来做。“农业物联网建设,关键还是要依靠企业和科研机构,现阶段政府的推动力还比较小,主要是做好引导。”吴炳科坦言。

3 人才资金瓶颈待破

自治区农业厅的调查显示,农业物联网能起到了指导生产、增加产量和产品质量追溯等作用,在我区采用了物联网设备的温室大棚,效益提高2%-15%,一些地方已明确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

柳州市拟借助农居对接平台,搭建本市物联网网络,为本市生鲜电商提供物流基础;

梧州市计划用3-5年时间建立1个农技专家呼叫中心,在5-8个涉农企业(合作社)建立起网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来宾市侧重在农业种养领域应用智能传感器,开展生产过程智能化监测,发展精准农业。

各地农业物联网建设目标虽不尽相同,但面临的问题却大致一样:缺乏资金、人才是制约发展的两大因素。目前,物联网建设费用以自筹为主。

吴炳科也认为,一些地方试点示范成功,但并不代表能真正实现产业化,农业物联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需要时间。农业是弱质产业,生产条件可控性差,这决定了物联网在其发展初期必然会受到资金制约。

对于农业物联网建设,各地农业部门建议:一是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扶持。用好现有政策,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计划、重大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集中力量推进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支持标准体系、创新能力平台、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多举办相关培训,组织专家深入地方对涉农机构负责人进行专项指导。三是拓展示范效应。选择在种植业和设施农业领域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构建低成本、全覆盖、实时监控的农业物联网传输网络,探索农业物联网应用运行机制和模式。

新闻推荐

花山申遗:追溯还魂为花的祖居家园

本报记者李湘萍11月20日,花山岩画与壮族文化研讨会在南宁举行,来自区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有关议题深入研讨,为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科学支撑。花山岩画的文化魅力体现在哪里?今年3月,...

武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业物联网 八桂显端倪)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