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 武鸣新闻 隆安新闻 马山新闻 上林新闻 宾阳新闻 横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武鸣新闻 > 正文

小豆子的春天

来源:广西日报 2011-10-22 20:2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陈 江 本报通讯员 邓立国 陆建勋 文/图

“谁能想到广西的大豆能发展得这样好?中国大豆产业的希望在南方。”10月12日,看着马山县林圩镇漫山遍野成熟的大豆,中国大豆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登高发出这样的感慨。

别拿豆子不当粮食

大豆,这里指的是黄豆,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科植物。大豆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压豆油,炼酱油和提炼蛋白质、异黄酮等,豆渣、豆饼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常用于禽畜饲料。

大豆的营养成份很高,是惟一能与肉类相媲美的植物性食物。大豆中蛋白质含量是谷类食物的3~4倍,大大优于谷类食物,脂肪含量为18%左右,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质食用油,其所含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还含有多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E、维生素D等,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大豆中还含有B族维生素、钙、磷、铁、镁等矿物质,以及大豆异黄酮、大豆卵磷脂、大豆固醇等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这些营养素及食物成份,几千年来一直为我们的营养及健康默默地服务着。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也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种植历史近5000年。我国也曾经是大豆的生产大国。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受国外进口大豆的冲击,大豆的产量和种植面积都在急剧萎缩。2001年后,我国成为大豆的进口大国。去年我国大豆的需求量达5400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仅1500万吨。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过高,使我国丧失了大豆价格的话语权。而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少数完全生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国家,其非转基因大豆产量占到世界的1/3。随着国内外对非转基因、食用蛋白含量高大豆的青睐,国产大豆在市场上的需求增大。因此,专家认为,虽然现在大豆价格波动很大,影响了农民的种植信心,但无论出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还是市场的青睐,作为粮油兼用的国产大豆未来都会前景不俗。

科技为大豆产业撑腰

为了确保大豆生产,2007年全国启动了包括大豆在内的50个以产业为主线的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与此同时,为全面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科技支撑和创新能力,国家在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柑橘、苹果、生猪、奶牛等54个产业也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明确给予长期支持,保证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技术支撑。

提起大豆种植,传统的观念是在北方,特别是东北才是主产区。南方大豆生产仅满足少数的食用需求。然而,北方大豆种植面积的萎缩,除了受进口大豆价格的冲击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农田连作,导致病虫害频发,产量下滑。

间套种技术的推广,为开创南方大豆产业奠定了基础。

广西历来有种植大豆的习惯,常年种植大豆面积300多万亩。广西良好的光、温、水、热条件,为发展大豆间套种提供了基础。目前,广西大豆间套种主要模式有:甘蔗、木薯间套种春大豆,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桂中、南;春玉米套种夏大豆,主要分布在南宁市河池市崇左市百色市等地。

为顺应广西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发展“一千万亩间套种”行动规划和农业部发展2000万亩间套种的目标,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大豆课题组以适宜间套种新品种选育为中心,开展了大豆间套种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展示,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据该所党委书记、南宁国家大豆综合试验站站长陈渊介绍,科研人员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的5个示范县和15个辐射县,进行了38个大豆品种的筛选评价,初步评价出适宜不同种植区域、不同种植模式的大豆品种12个。其中,适宜与甘蔗、木薯间种春大豆的品种7个,分别是该所育成的桂春2号、6号、8号、10号和11号,及华南农业大学育成的华春2号、6号;适宜与春玉米套种夏大豆的品种5个,分别是该所育成的桂夏1号、3号、4号和华南农业大学育成的华夏3号、6号。该所还从广东、东北等地引进多种小型播种机进行在间套种条件下的播种试验,筛选出目前相对较好的一款小型播种机供农民使用;通过设计实施不同间套种栽培模式试验,还对大豆间套种综合效益高效模式进行了探索,形成了“甘蔗、木薯间种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和“夏大豆套种免耕轻简栽培技术”两项综合配套技术。

为了解决春大豆种子秋繁易遇旱和产量太低两大瓶颈,科研人员还进行了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播期,以及春种夏繁对产量、品质和发芽率的影响等试验,找到了不同品种的适宜播期。

科技的强化,撑起了广西的大豆产业。经过努力,2009年广西大豆间套种面积发展到185.4万亩,较2008年(134万亩)增速达38.36%;2010年增加到220多万亩,较2009年增速达18.71%。其中2010年甘蔗、木薯间种大豆97.09万亩,春玉米套种夏大豆123.0万亩。

广西大豆间套种前景看好

在马山县林圩镇甘豆村,有一块面积约10多亩的示范田,这里是华南大豆与甘蔗等作物间套作配套技术与研究项目示范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10月12日,马山县农业局副局长潘旭昌向前来考察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傅廷栋院士等专家介绍,这里分别种有桂夏1号、桂夏3号和华夏3号等品种。虽然今年春季低温持续时间长,导致春玉米生育期延长,套种大豆播期相应延后,但现在看来,产量也能达到每亩180公斤。通过推广的新品种和技术,每亩较本地品种增产50-60公斤。

潘旭昌说,马山县有50万人口,20万人在外打工,留在家里不少是老人。在玉米、甘蔗地间套种大豆,不仅省工省力,通过秸秆还田、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还能增加土壤肥力,甘蔗地间种春大豆还防止杂草丛生。以前,农民们连着种两季玉米,第二季的产量会很低,且长期种植单一品种,病虫害严重,土壤肥力降低。近几年,农民从种植大豆中尝到甜头,种植热情越来越高,全县大豆种植面积达13万亩。

看着马山县农民种豆的热情,傅廷栋院士十分高兴。他说,广西实行的大豆间套作技术和推广工作做得非常好。

据了解,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推广的“甘蔗、木薯间种春大豆栽培技术”,在武鸣县进行千亩大面积示范,2009、2010年春大豆与甘蔗间种的平均亩产分别为125.7公斤和132.7公斤,与木薯间种的平均亩产123.4公斤和128.5公斤,比传统春大豆间种,增产将近1倍。

2010年项目组的科研人员在隆安县百亩示范区也取得平均亩产123.9公斤的好成绩。其中,“夏大豆套种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最高亩产246.1公斤。

专家们告诉记者,广西大豆的品质好,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45%左右,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北方大豆。广西甘蔗面积约1600万亩,木薯面积600万亩,玉米面积800万亩。大豆与这些作物间套种,在不影响这些作物产量的前提下,还可增收大豆。发展大豆间套种不但能增加大豆产量,减轻我国对大豆进口的依赖程度,还能培肥地力,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供销”雄风起基层

本报记者韦继川改革与创新,使一度“沉寂”的供销社重振雄风。广西供销社系统经过几十年积累,大都拥有数量较多、位置优越、开发潜力巨大的土地资产。然而,一些地方习惯“坐享其成”,土地...

武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解除百姓后顾之忧2011-11-02 20:19
风景这边独好2012-04-13 19:21
猜你喜欢:
评论:(小豆子的春天)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