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 武鸣新闻 隆安新闻 马山新闻 上林新闻 宾阳新闻 横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武鸣新闻 > 正文

一“网”织就万千农民致富梦

来源:广西日报 2011-09-04 21:0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邹 凌 钟汉成

这是一张农民增收的“网”,近年农户纯收入平均比上年增长40%。

这是一张科技推广的“网”,一批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播撒到千家万户。

这张覆盖八桂大地的“网”,正集结着一大批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为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贡献。

这张“网”,名叫“科普惠农兴村计划”。2006以来,它在广西农村创造了一个个致富奇迹、谱写了一页页辉煌篇章。

广西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甘向群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推动和激励了基层农技协、基地、带头人在各自辐射范围内开展农村科技、科普工作,带动了一方农村产业的发展壮大。

奖补一个点 受益一群人

莲藕是宾阳县黎塘镇的招牌特产,然而由于品种老化等问题,一直难以快速发展。2007年,黎塘莲藕专业协会利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奖补资金从山东引进“雪莲”优质高产莲藕试种,建立近100亩的良种示范基地,结果平均亩产2600公斤,比传统品种增产1000多公斤。

试种成功后,农民朋友纷纷改种新品种,并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使得黎塘莲藕种植面积从6000亩增加到1.8万亩。协会会员也从940户发展到1590户,户均年增收由1200元增加到2380元,增幅达98.3%。

这正是“奖补一个点,受益一群人”。

类似的例子,在壮乡农村俯拾皆是。

陆川县珊罗韭菜协会亦是一个典型例子,奖补资金是协会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动器,它使协会会员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5860元,比非会员多增收1600元。现在,协会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户有40户,3万元以上的有80多户,家家户户住上了宽敞的楼房,有50多户购置了小车和农用车。

模范集体影响大,先进个人影响也不小。张振寿是浦北官垌鱼协会会长、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他利用奖励资金,常年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引进推广淡水鱼养殖新品种8个、新技术5项,为周边群众提供鱼种10万多公斤。 

如今,在张振寿和协会会员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下,官垌鱼养殖辐射全县262个村,带动农户1.5万户、2万多人从事养殖事业,会员收入明显增加。仅官垌镇垌口村双根自然村43户农户中,就有40户参加养殖,户均年收入近万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2006-2011年,广西共有335个农技协、科普基地和科普带头人获得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励,财政部划拨奖补资金4215万元,有226个获得自治区级奖励,自治区财政厅划拨奖补资金1800万元。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就像一个助推器,让一批新技术、新成果获得了强有力的辐射推广。广西科协对2009年获奖单位会员和带动户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表明:他们的收入平均比上年增长40%以上,增幅明显高于非会员和非带动户。

带旺新产业 助力新农村

一个产业的兴旺发展,一个乡村的面貌一新,背后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在很多地方,这个“靠山”就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全州县才湾镇的葡萄很有名。才湾镇天福联妇女葡萄协会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支持下,把葡萄这个产业“捣鼓”出了大名堂——会员农户共种植葡萄和提子7756亩,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全州最大的农业特色产业。

产业做大的同时,协会会员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是其他农户的两倍多。到今年6月,协会已建立分会35个,拥有会员6206户,带动群众上万人,遍及桂林市五县一区。

灵山荔枝美名扬,这美名还需技术作支撑。灵山县龙武香荔桂味荔枝协会利用奖励资金,不定期邀请专家到协会传授新技术、推介新品种。同时,积极发展会员,2010年新发展会员665人,培训会员和周边群众达2500多人。

在各级科协的推动下,许多土专家、土秀才加入农技协组织。据统计,广西各级基层农技协数量已由2006年的不足1000个发展到如今的3240个,拥有会员100多万人,带动和辐射近千万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武鸣县双桥镇下渌村水果蔬菜行业协会会员韦克宁,原来家里比较穷,想种果树致富没技术又没钱,2007年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后,在科协帮助下种上了6亩黄皮和柑桔,如今年收入达8万元。韦克宁高兴地说:“科普实用技术培训,让我找到了一条种果致富的路子。”

农民高兴自不必说,更让地方政府满意的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区域性优势产业形成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新农村建设。

防城港市港口区红沙万亩无公害大蚝养殖基地,通过项目加大投入、推广良种良法,实现了基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的新农村建设。

创造新模式 发展上台阶

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柳江县百朋莲藕协会创造性打造出“玉藕”品牌,并利用当地下伦屯交通便利、田肥水美的优势,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使下伦屯成为远近闻名的“玉藕之乡”、广西“十大魅力乡村”和“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成为新农村建设典范。

创新,无处不在。广西科协科普部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过程中,创出了全国独具特色的“五个一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办出了大型品牌科普活动“广西科技大集”,让“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接上了“地气”,真正服务到广大基层群众。

2008年,广西科协设计制订了独具特色的“五个一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工程”,以获“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励的农技协和示范基地为平台,每年培训10个农村科普带头人,100个农技协会长,1000个农技协副会长、理事、村支书,1万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技术骨干、村干部,10万名农技协会员、农村党员、周边农户、业务联系户。

这项根据“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特点和广西实际打造的科普工程,延长了工作链,完善了科普惠农服务体系。

2008-2010年,全区已有60多万人经过培训,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致富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科技致富的覆盖率和成功率。如今,“五个一工程”已成为广西促进农村劳动力掌握实用技能和转移就业的重要平台和途径。

广西科技大集,在广西科协创新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中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它把农民喜闻乐见的传统赶集方式,与科技推广、普及、培训、特色产业宣传、农资商品展销和科普文艺表演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宣传“科普惠农计划”和惠农政策,推广地方特色经济,打造广西特色产品。

科技大集探索了一条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科普活动和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普与市场连接的新路子。它新颖独特的科普宣传方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目前已成功举办19届,参加人数达100多万人次,展示新产品新技术2000多项。

目前,广西科协正积极推进下一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计划扩大实施规模和提高实施标准,努力调动更多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人员的积极性,力争建立从国家到省、市、县各层面科普惠农长效机制,使“科普惠农”惠及更多的农民群众,更好地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闻推荐

一座拥有绿色氧吧的都市

本报记者曾永联9月26日至29日,国家森林城市考评验收组莅邕考评时评价:南宁是一座拥有绿色氧吧的城市。在南宁,一年四季,无论是漫步在华冠如盖的林荫道上,还是浸润于枝叶下的溶溶月色中,人...

武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一“网”织就万千农民致富梦)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