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 武鸣新闻 隆安新闻 马山新闻 上林新闻 宾阳新闻 横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武鸣新闻 > 正文

南宁努力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

来源:广西日报 2011-05-06 21:45   https://www.yybnet.net/

发展需要人才,跨越发展更需要人才支撑。“十二五”时期,是南宁市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攻坚之期,也是对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需求迫切之时。随着4月28日《南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10个人才工作政策文件的正式出台,南宁未来的人才发展蓝图已徐徐打开,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南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方面力量迅速汇聚到“人才强市”的行动中,将重点构建面向东盟的区域人才聚集中心、人才培训基地、创业创新基地,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并将进一步开创南宁市经济社会和人才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人才强市”战略

——点亮人才发展之路

怎么发现人才,如何凝聚人才,用什么造就人才、用好人才?南宁市人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用“人才强市”的生动实践,绘制一张张灿烂画卷,谱写一曲曲人才发展乐章。

近年来,南宁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才资源整合与开发迈上新台阶。南宁作为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中心城市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要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必须把握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培养人才就是培育竞争力。只有抢占人才发展先机,才能赢得区域竞争的主动权。

近几年来,南宁始终把抓发展与抓人才结合起来,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强市之基、振兴之本、转型之要,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工作各项政策,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十一五”期间,南宁市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人才总量迅速增长,2010年各类人才总量达到92.3万人;人才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组织实施1016项国家、自治区和南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位列全区第一;高层次人才发展尤为迅速,2010年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33.47万人;人才行业分布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人才结构行业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更加适应;人才小高地建设成效显著,拥有软件信息、铝加工两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和生物工程、优势农业产业等10个市级人才小高地,专业技术人才达8000多人;建立了广西首个博士服务站和南宁市首批23个优秀人才社会实践基地,成立了广西首个社区社会工作站。

人才兴,事业旺,城市强。人才工作的快速有效推进为南宁加快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十一五”期末,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18个主要指标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以上。其中,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1800.43亿元,年均增长15.5%;财政收入300.88亿元,年均增长24.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3亿元,年均增长32.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5.93亿元,年均增长19.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32元,年均增长14.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05元,年均增长13.31%。

人才高地政策

——汇聚优秀拔尖人才

人才,是推动南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第一资源。南宁通过多种渠道引才、聚才、用才,使之成为了各类人才的摇篮、干事创业的热土。

横县是广西典型的农业县,就这么一个县城竟然吸引了我国的陈宗懋院士、向仲怀院士以及法国哈桑博士等专家来“加盟”。在横县石井村,专门有一个“茉莉花专家大院”,这个专家大院设置有培训教室、电子信息室、陈列室、图书室、专家工作室等。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福建农林大学赖明智教授、广西大学副校长顾明华、广西农科院曾涛博士等十几名国内知名的茶叶专家就是这个专家大院的常客。每年茉莉花生长期和采摘期,专家们都定期或者不定期来到这里,给花农讲授茉莉花栽培、土壤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知识;专家们也常常住下来,进行茉莉花课题项目方面的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目前,该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基地,茉莉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约占世界比重的60%。2010年,全县茉莉花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鲜花年产量突破6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7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11%;仅茉莉鲜花销售一项,6.8万户33万花农人均增收2000余元。

近年来,南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建成一批具有高层次、专业化、多样性特点的人才小高地为突破口,促进首府人才整体开发,为实现南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是依托平台优势聚才、用才。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开发区、人才小高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平台开展引才工作。建立14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积极促成大型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姻”。仅南宁留学人员创业园就吸引了来自美、英等10多个国家的海外创业人才100多人,转化高新科技成果30多项。二是围绕产业发展聚才、用才。围绕调结构、促转变、推动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如:南南铝公司年产20万吨中厚板项目,聘请了国内外资深专家及领军人才参与项目建设;南宁高新区引进了国内专家蒙健宗开展技术攻关,其带头研发的啤酒专用酶制剂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酶法海藻糖技术成为国家标准;袁隆平院士在武鸣县建立了超级稻制种基地;围绕发展总部经济,以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优秀人才。三是竞争择优多措聚才、用才。近年来,南宁市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采取公开选拔、公开招聘、公开推荐、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面向全国公开选任了一批党政管理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坚持定向开发人才,以挂职或任职的方式从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重点高校引进博士100多名,这些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为南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保障。

人才未来规划

——建设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

近年来,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等重大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战略决策的实施,南宁市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并在“十二五”期间,南宁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财政收入翻一番以上,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为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凝聚住优秀人才,就是抓住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先机,而南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为此,南宁出台了《南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10个人才政策文件,明确了未来10年内南宁市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重点构建面向东盟的区域人才聚集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创业创新基地,把南宁市打造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一是围绕调结构、促转变加强重点产业人才开发。着眼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产业领军人才开发计划和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培养工程,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10个产业人才小高地建设,逐步形成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格局。重点支持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科学家和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掌握南宁市重点产业相关核心技术,能够解决产业发展重大技术和工艺性难题的专业技术人才及其团队;在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工作,善于组织科研项目攻关,具有突出研究成果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团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化条件成熟,有意创办企业的自主创业人才及其团队;在知名企业重要岗位任职,具有丰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及其团队;金融、文化、教育、社会工作等领域知名度高、业绩突出的人才及其团队。二是加快打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地。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优势企事业单位为依托,大力实施“南宁英才”培养工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等11项人才工程。重点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邕籍人才回乡创业基地和高新科技园等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和集聚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建立“南宁市特聘专家”、创新资助、创业扶持、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四项制度;设置“南宁市杰出人才贡献奖”,每3年评选一次,为南宁市经济社会文化和各项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或团队可获得100万元奖励;设立南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幅度提高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资助资金最高可达500万元,两院院士的安家费为200万元。三是加强与东盟各国人才交流合作。鼓励高校、培训机构到东盟国家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吸引东盟国家知名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落户南宁;提升南宁“人才活动月”品牌,努力打造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交流新平台。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伟业。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南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各项人才政策的贯彻落实,南宁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将更加广阔,并将在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实践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全市全社会的不懈努力,一个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发展、人人都能作贡献的大好局面必将形成,南宁加快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新闻推荐

软科学·硬实力

本报记者刘琴本报通讯员龙雨忠有一种学科叫“软科学”。它是一门立足实践、面向决策的新兴学科,是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宏观控制进行研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综合性科学。杨...

武鸣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鸣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南宁努力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