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林县镇圩街上,说起“包子大王”蓝东海、唐桂花夫妻俩家的包子,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的。然而,就在几年前,两口子家的包子还因味道太一般而鲜有人问津,一切的转折发生在2014年:两口子参加了南宁市第一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定点培训中式面点班后。
蓝东海夫妇所参加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南宁市扶贫部门***计划中的其中一项。事实上,2014年以来,南宁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在围绕“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扎实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均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打下了基础。
技能培训使贫困户收入翻倍
参加培训前,蓝东海夫妻二人在上林县镇圩镇街上经营着一家包子早餐摊点,由于所做的包子味道一般,生意冷清,两人每月收入总共为2000元多元,家里勉强维持生活。
当听说南宁市第一职业学校将在当地举办中式面点培训班时,蓝东海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报了名。“专门学习面点技术的学费动则几千元,加盟知名包子连锁店的加盟费少说也要一万多元,而这里的培训费、材料费全免,能学到什么东西?”当看到学校的老师们带着大批的面点制作工具和原料到来的时候,夫妻俩才终于相信这是真的。
经过36天的努力学习,蓝东海和唐桂花夫妇俩获得了中式面点师初级证书,面点制作技术上了一个大台阶。从那以后,夫妻俩的摊点前每天人潮涌动,生意火爆,“铺子由原来每天制作10公斤面粉的包子增加到25公斤,圩日的日生产量更达到了三十四公斤面粉。”蓝东海告诉记者,此时,他们的收入直线上升到了每月5000元以上。
培训计划4年帮助5万人
除了蓝东海、唐桂花夫妻俩,第一职业学校作为南宁市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10年来,已通过中式烹饪、电工等培训班为3000多名农民工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并帮助许多农民工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让许多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而第一职业学校只是市扶贫部门实行“扶贫培训”计划中的一个点,自2011年以来,南宁市“两后生”务工人员中,就有近5万人接受了职业技能培训。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冼敏通讯员周碧英潘凤飞)近日,上林澄泰乡召开“美丽澄泰·清洁乡村”保洁员表彰暨培训会,对全乡119个庄的140多名保洁员进行培训,并对2014-2015年度27名优秀保洁员颁发荣誉证书。受表彰和...
上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上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