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塘红乡干部夜访群众。上宣供图
农民白天忙在田间地头,天黑了才回到家……镇圩瑶胞习惯赶街时顺便办事……怎样零距离了解到他们的所想、所盼与所求,如何创新服务让瑶胞少跑冤枉路或不跑冤枉路?“夜访!”上林县党员干部不断探索并制定规范夜访用语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夜访刚性纪律,逐渐形成切实可行的“全县党员干部夜访夜谈”办法。截至5月底,全县千名机关党员干部走访群众1万多人次,先后解决“三大纠纷”及农村整村采用南宁市推荐户型的新农村建设老大难问题近500个。
一句问候语暖人心
针对本县50万人口中壮族占约80%,杂居着汉、瑶等多个民族,风俗习惯各不同的特点,该县规范各乡镇夜访工作用语,对于新招公务员,每个乡镇都要进行简单的专门用语培训。如进门前打招呼用:“大叔(哥)、大嫂(姐)吵烦您了。”对于办喜事的说“恭喜、恭喜!大富大贵!”办丧事的说“惊怜,还望节哀!”到镇圩瑶族乡古登村等瑶寨,就要说“老表,吃饭了没有啊?”
这些“不起眼”的乡土话,往往很快就能融洽干群关系,特别能促进“三大纠纷”的调解。塘红乡韦芹(化名)从韦泯(化名)处购得房子,付款两年后却未能入住,一怒之下找到乡司法所要求评评理。乡司法调解组夜访中一句亲切问候语即让韦芹把他们当成自家人。在调解组的主持和耐心调解下,这起房产纠纷最终迎刃而解。
塘红乡以规范用语为切入点进行夜访,已成功促使3起矛盾纠纷案顺利调解,而在全县,“规范夜访用语”已促成30多件矛盾纠纷案的顺利和解。
为确保夜访成效,该县“夜访办法”要求干部尽量在晚7点群众吃过晚饭后才进群众家,个别人家一定要吃饭的,要求夜访干部自掏腰包买猪肉买酒上门,并且严格规定群众自家种出的特产也不能拿,很好地树立起夜访干部廉洁形象。
“法理”结合“情理”,消除群众思想疙瘩
西燕镇在依法拆“两违”工作中,十分注重“和谐拆违”,以法理结合情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该镇配合本县创建自治区生态旅游名县活动,依法对长期影响到大龙湖景区观光及交通的两家砖厂下达拆除通知书。但是,砖厂老板眼看上百万元的投资要打水漂,说什么也不愿意拆除,并扬言:“谁敢强拆我的砖厂,我就跟他拼到底!”于是,西燕镇派出工作组对反应最激烈、意见最尖锐的砖厂老板登门夜访:“老板您好啊,我们知道您心里有气,特意给您消消气来了!”待坐得下来,工作组再给砖厂老板慢慢说理:“创建自治区生态旅游名县,是我们上林县的大事,于国家、于社会、于个人都有好处嘛!您看咱西燕这两年旅游是不是火起来了?路口这么多乡亲只是给游客卖粉卖快餐不都富裕起来了嘛,现在县里又给咱引进投资46亿元的龙母湖旅游项目,按规划,您的砖厂得拆迁啦。”看着砖厂老板的态度逐渐和缓,夜访组再给他宣传拆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番感情的交流与法律的“说道”,直说得老板无言以对,他立即上了一桌酒菜,非要镇干部们吃上消夜才走。看着实在推不掉,镇干部们即爽快地坐下来边吃边聊,离开前,在桌面上的饭碗底下悄悄放下了餐费,离开后,再电话告知砖厂老板。老板感动得连声说道:“你们是真心实意为民办事,这样廉洁的干部,我不得不服!”
领导干部廉洁形象在百姓心中牢牢扎根,有力促进了县城和各乡镇“周周有拆违,月月呈新貌”,全县共依法组织拆违467次,面积10多万平方米。
“政府为我们着想,我们也要支持政府工作”
“疑难杂症”领导挂帅、集体破解。 该县针对制约农村道路建设、征地拆迁等发展瓶颈,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夜访,汇聚集体力量来突破。夜访中,县委书记韦志鹏听到村民反映,某村在硬化村屯道路时,施工方车辆不慎陷进了泥坑,却没有一个村民愿意上前帮忙。上林素来民风淳朴,难道这点“素质”都没有?韦志鹏很快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个别施工单位在揽下工程后总想大赚一笔,便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韦志鹏立即将这一情况带回县委,很快,上林县委作出决定:50万元以下技术含量不高、直接涉及民生的基础项目,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渠道、主管部门监督,让乡镇和村民自己建设。“家门口的路让自己来建”大大激发村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情,西燕镇云桃村4条由群众自建的屯级路于4月16日破土动工,目前已基本完成路面的硬化,而且云流庄至云桃小学1公里的路面宽度达到4.8米以上(一般招标建设的路面宽度达3.5米即已达标),其他路段的硬度及厚度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受群众欢迎的感觉真好”
“镇圩太远了,而且那里的瑶族群众不好打交道,挂职锻炼最好不要去那里啊!”长期以来,上林县公务员队伍里有这样的感觉,但这个“感觉”很快被镇圩乡党委、政府“日访结合夜访知民情晓民声”活动彻底改变。
原来,成立于1984年的镇圩瑶族乡是南宁市三个民族乡之一,距离县城有40多公里,瑶族人口超过总人数的30%。夜访中,一些瑶族群众向乡党委书记蓝黄盛反映:到乡里办事,好几次都找不到人。经研究,镇圩乡党委制定了新的值班制度,节假日、午间休息期间均有足够的人员值班,确保群众办事不吃“闭门羹”。
“民族关系的关键在于信任。走访多了、感情深了,信任也就建立起来了。”镇圩瑶族乡主要领导说,夜访的干部每到村屯,都得到各民族同胞的热忱欢迎,“很多同志跟我说,受群众欢迎的感觉真好。”
本报通讯员蓝 洲苏展略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潘小宝蓝洲)今年以来,针对农村宅基地划界纠纷占到“三大纠纷”总量的30%以上,上林县在塘红乡试点推行旧泥房拆除前“见证”宅基地占地界限办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收到初...
上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上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