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圩镇中心卫生院停了十多年的外科手术终于重启。院方供图
南国早报记者张若凡通讯员何胜
9月17日是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成立两周年的日子。两年时间里,医疗集团像大树般开枝散叶,依托作为龙头的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显著提高,病人也多起来了,正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树荫”庇佑下的居民们,则享受着门前有良医、看病少跑腿的实惠。
复制
让“三塘模式”开枝散叶
2019年9月17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揭牌成立,由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中心医院牵头组建,主要负责统筹兴宁区、青秀区等城区的医疗资源整合。
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卫生院是该集团最早成长起来的基层“小伙伴”。2019年11月4日,卫生院的首台CT机正式开机,成为广西为数不多的拥有CT机的卫生院。康复科、输血科、儿科、治未病科、眼科等新科室也相继开了起来,周边约20万名居民基本实现“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镇”。
“三塘模式”获得充分肯定,并在医疗集团内不断复制。
去年9月,五塘镇中心卫生院儿科正式开科,当天病房就收治了20多名患儿。家长们说,以前去市区看病,单程就要一个多小时,要是住院的话,陪护、送饭更是问题。现在孩子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报销比例还要更高。
成长
乡镇停摆十多年的手术重启了
刘圩镇中心卫生院的外科手术已停摆十多年,仅有的一名外科医生已多年没有拿过手术刀。今年4月,在医疗集团的帮扶下,卫生院终于重启手术室和麻醉科,并顺利开展第一例手术,到今年9月已开展手术120多例。
今年6月,在广西骨科专家、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黄宗贵的主持下,集团成员单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秀分院陆续开展了骨科三、四级手术,给周边居民带来福音。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三塘分院执行院长、五塘分院常务副院长黄岳从2016年开始负责医联体组建相关工作,他在基层工作将近1000天,亲身感受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困难,体会到老百姓就医不便,更清楚地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政策壁垒。
加入医疗集团的基层医疗机构,初衷是希望依托三甲医院这棵大树好乘凉。然而,有时候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树底下不长草,原因是一些大的医疗机构加入进来是为了“抢病人”,重“吸血”、轻“造血”,出现“虹吸”现象。
黄岳认为,基层医疗机构技术上不去,管理跟不上,自己都吃不饱,哪来的病人?必须把基层单位扶起来,技术水平提高,让老百姓放心去看病,常见病、多发病就留在基层看,疑难危重病人转送到上级医院。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各取所需,各有所长,分工协助,才能真正实现共赢,这也是落实国家医改分级诊疗制度的最终目的。
共赢
真金白银投入,真心实意分享
共赢不是嘴上说说,需要真金白银地投入和分享。以人力投入为例,作为集团的主心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加强技术下沉力度,选派骨干驻点帮扶,2018年1月到今年8月投入人力成本达1148万元——中心医院派驻的专家原有待遇不变,相当于背米打工,不增加基层负担;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信息平台建设,在集团内实现远程心电诊断、影像诊断、检验检查送检、结果互认等,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家门口做检查,就能享受到权威专家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案。
医疗集团的成效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认可。兴宁区政府专门出台相关的柔性引进人才政策,引进集团内的专家团队,每年给予一定的补助。青秀区政府决定在“十四五”期间,将城区政府举办的十家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
截至今年9月,医疗集团已吸纳22家成员单位,形成了“1+6+N”(中心医院+6家二级或按二级医院设置的医院+多家基层卫生及养老机构)的城市医疗集团一体化格局。
各成员单位的成绩单是最好的证明:2021年1至8月,三塘镇卫生院业务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31%,伶俐镇卫生院门诊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0.6%,五塘镇中心卫生院住院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48%。三塘镇卫生院和五塘镇中心卫生院一次性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及社区医院评审,其中三塘镇卫生院荣获“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能力提升十佳亮点机构”。
新闻推荐
良庆区受理5件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 这是良庆区法院获得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权后受理的首批该类型案件
本报讯(记者陆增安通讯员奉天玮实习生谭江莲)9月15日,良庆区法院正式立案受理首批5件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这5件知识产权...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