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小朋友将玩游戏当成一种娱乐。
关注未成年人游戏充值之现象篇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网络支付技术和网络娱乐服务业发展迅猛,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现象较为突出,未成年人线上消费数万乃至数十万元的案例时有发生,家长退费难成了消费维权痛点。您家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熊孩子”?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本报今日推出“关注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南国早报记者赵劲松/文苏华/图
湖南一名12岁的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先后支付12万余元向平果某公司购买9个游戏账号,平果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后,游戏公司退回6万元;南宁一名14岁的中学生偷拿母亲手机购买游戏账号并充值,6小时就花掉近5万元,多方奔走之下退回一半……近期,未成年人在电商、游戏平台购买账号和大额消费引发关注,南国早报发起的问卷调查显示,九成未成年人玩过网络游戏,其中超五成会在游戏中充值,近九成家长因各种因素无法拿回充值款项。
1
案例
孩子网购游戏账号数小时花掉近5万元
1月3日,南宁市民邓女士查询银行卡余额的时候,发现少了近5万元,于是立刻到银行进行查询,结果发现这笔钱是两天前在电商平台上购物的花费。邓女士诧异不已,自己没在电商平台上注册,也不会网上购物。
邓女士回家后,立刻询问儿子小辉(化名)是否与此事有关,小辉承认这笔钱是自己拿去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游戏账号。网购记录显示,1月1日晚9时至1月2日凌晨3时之间,小辉先后4次下单购买网游“王者荣耀”及“和平精英”账号、皮肤,总共消费近5万元,其中最大的一笔支出达2.88万元,最小的一笔为21元。
邓女士说,小辉今年14岁,在南宁一所中学读初二。为了方便联系,她给小辉买了一部手机,但在校期间不给他使用。周末回家后,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她会让孩子玩一会手机游戏。此前,小辉就数次在游戏平台进行过小额充值,没引起邓女士的注意。
在邓女士追问下,小辉交代了购买游戏账号的过程。原来,他用哥哥的手机号码注册了电商平台的账号。1月1日晚,小辉趁邓女士睡觉后,拿着邓女士的手机登录电商平台,从两名商家处购买了游戏账号,然后通过妈妈的微信进行支付。小辉称,之前购物时看到过妈妈输密码,于是悄悄记住了。
2
进展
家长多方投诉商家退回2.5万元
邓女士说,小辉将最大的一笔钱转给了成都的一名商家。1月7日,在理清上述资金流向后,邓女士要求商家退款,并向平台客服进行投诉。不过,经平台与游戏商家沟通,对方称虚拟类的商品购买后就不能够退款。
“我一年的收入都不到5万元,这样花掉让人心疼。”邓女士说,她为此事愁得几天睡不着觉,一名同事告诉她,小辉是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如此大额的消费,属于无效行为,商家应该无条件退款。邓女士随后又联系上那名成都的商家,对方态度消极,多天没有答复。
1月14日,邓女士向电商平台所在地的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结果商家拒绝调解。在多次联系后,对方向邓女士表示,因为游戏账号贬值非常厉害,出于人道方面考虑,他们可以花2000元回收账号。
邓女士显然难以接受。1月15日,她通过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络理政平台投诉。5天后,对方答复称此问题建议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3月中旬,邓女士找到南国早报求助。记者联系电商平台有关渠道负责人后,对方表示,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当时购买账号的是未成年人,商家拒绝退款,平台也很无奈。不过,该负责人答应再次与商家沟通。
“购买账号的钱能退回一半,觉得很满意。”邓女士说,她向平台提供了户口簿、银行卡、手机卡等证明材料。3月24日,商家退回了2.5万元。
3
调查
超五成未成年人为游戏充值近九成家长无法拿回钱
“孩子利用上网课的机会学会了手机游戏,还偷偷充值。”南宁市民张先生说,去年受疫情影响,他11岁的孩子在家上网课,没多久学会了玩手机游戏。开学后,他跟其他家长交流得知,孩子班上有不少同学都在玩同款游戏。“他们互相攀比排名、装备、级别,不充值,很难玩下去。”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显示,未成年人网游充值、打赏退款难成为维权热点之一,尤其在学生上网课期间,未成年人过度虚拟消费案件爆发式增长,但家长拿回钱却成了难题。
3月22日,针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问题,南国早报发起了一次问卷调查,共有1000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在玩游戏的未成年人中,3~8岁的孩子比例为41%,8~16岁的孩子为59%。其中,60%的孩子偶尔玩游戏,且有时间限制,但有29%的孩子沉迷游戏,家长难以控制,仅有11%的孩子从来不玩游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超过2亿,占青少年网民的66.5%。青少年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年龄日趋低龄化,6~14岁是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的主要时期。在10岁以下的群体中,接近两成的孩子不到5岁就开始接触网游。2019年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专题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上网主要以娱乐、社交为主,其中玩网络游戏的占比达到81.06%。
买点卡、买装备、买皮肤……为了“升级打怪”,充值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本报的问卷调查中,51%的人曾给游戏账号充过值,其中16%的人进行过大额充值。
市民魏先生告诉记者,他会给儿子玩“消消乐”等益智类的小游戏,实在不能过关时会主动花钱购买道具,但花费不会超过10元。
对于未成年人的充值,不少家长受访时均表示,“根本不知道孩子为游戏充过值”。在调查中,66%的家长称孩子充值后,他们希望能拿回钱,但不知道如何下手;有22%的家长遭遇过退款难,一分钱都没拿回来;7%的家长表示经过协商,能退回一部分;只有5%的家长比较幸运,能拿到全额退款。
本报问卷调查结果
1.您孩子的年龄是?(单选)
3~8岁417票41%
8~12岁326票33%
12~16岁256票26%
2.您的孩子是否玩游戏?(单选)
偶尔玩,而且有时间限制603票60%
经常玩,家长根本管不住281票29%
从来不玩115票11%
3.您的孩子玩游戏是否充过值?(单选)
有,小额充值,影响不大341票35%
有,大额充值,简直“要命”158票16%
从来没有484票48%
没关注过16票1%
4.您的孩子游戏充值渠道是?(多选)
家长帮忙充值141票11%
家长开通了免密支付113票9%
孩子有自己的手机、电子支付账号225票18%
偷偷拿家长手机绑定游戏账号充值256票21%
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充值471票39%
5.对于孩子的游戏充值,您能成功拿回金额吗?(单选)
想过,但不知道如何下手651票66%
没办法,一分都不退224票22%
经过协商,退回一部分72票7%
平台主动作为,全额退回52票5%
6.对于未成年人的游戏充值,您认为不能退回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手续繁琐,没法完成483票22%
退费时间跨度长,等不起323票15%
游戏、电商平台客服推诿,耗不起633票29%
游戏、电商平台人为设置障碍513票24%
7.您认为未成年人能随意进行游戏充值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游戏、电商平台的监管形同虚设845票42%
家长监管不力,疏于管教588票29%
孩子轻易知道家长支付密码447票22%
其他95票4%
新闻推荐
好玩!尽在这场活动中 中国羽协2021年首场户外羽毛球推广活动在邕举行
本报南宁讯(记者/玉智威)作为中国羽毛球协会本年度户外羽毛球推广活动的首站,2021广西首届户外羽毛球混合团体邀请赛暨户外羽...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