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亮)依托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司法所等平台,实现各类别公共法律服务集中进驻,市民可随时获得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昨日上午,记者在南宁市司法局举行的2020年公共法律服务情况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11月,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477件,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14240人次,挽回经济损失2032.41万元。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责任务。今年,南宁市已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努力为群众提供普惠性、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目前,南宁市已建成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县(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5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808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群众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即可享受人民调解、公证、律师、法律咨询、仲裁、司法鉴定等各类法律服务。
南宁还大力推广运用远程网络方式提供线上法律服务,今年全市首批46套智能服务终端设备已布设到南宁市及各县区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青秀区增设6台智能机器人在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站点,为群众提供自助法律服务。
■经典案例公司拖欠加班费律师为员工讨回
方先生受雇于南宁市某物业公司,从事协管员工作,于2014年4月起与物业公司连续3年签订了劳动合同。2017年6月劳动合同期满后,物业公司未与方先生继续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方先生仍继续在原工作岗位上班,直至2018年6月30日。工作期间,物业公司从未按照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安排方先生的工作和休假,甚至在公司保安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安排他连续6个月每天上班。此外,物业公司也未为方先生缴纳社会保险费,严重侵害了方先生的合法权益。
2019年3月,方先生就劳动纠纷一案来到南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寻求法律帮助。法援中心的工作人员仔细了解情况后,及时为方先生办理了法律援助手续,并指派广西广为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作为他的诉讼代理人。今年3月,在援助律师的努力沟通协调下,最终为他讨回了2.9万余元工资和加班费。
新闻推荐
企业传帮带政府帮落地融资促生产 南宁市“三大招”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
■本报记者陈蕾自今年10月起,南宁市以“强保障、强服务,促资源配置、促项目建设”为目标,开展“两强两促”服务中小企业大行...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