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宝光和他的画作,其中上方为记录邕江变化的作品《试航》
■本报记者李宗文文/图
由南宁市档案局、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宁市国家档案馆、南宁日报社、广西文化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治水、建城、为民·寻找邕江记忆之江南故事档案专题展”正在星光万科里开展。
近日,记者对部分熟悉江南、熟悉邕江的老南宁作家、画家进行了采访。他们通过各自的故事,向记者讲述了南宁天翻地覆的变化。
老画家六十多年坚持画江南
知名画家梁宝光在江南居住了数十年。如今,他的画室就在江南的邕州老街。6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通过画笔记录南宁,特别是江南、邕江的变化。早在1957年,他就进入南宁造船厂成为一名学徒工。工作之余,他勤学苦练,很快成长为一名画家。上世纪60年代初,南宁造船厂造出大型铁船,梁宝光参加了铁船的出海试航。他画的《试航》于1965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美术馆展出,在业界形成一定影响力,其作品获得中国美术馆奖励。
上世纪80年代,梁宝光和很多当时的人一样下海经商。他在江南污水处理厂一带办起了养鸭场。鸭子多的时候有数千只。不少市民餐桌上都有来自他的鸭场的鸭子。“当时鸭场那里都是不平的洼地,连走路都难。现在都变漂亮了。”
为了创作,梁宝光几乎走遍了南宁的每个角落,创作了数百幅南宁题材的作品。他回忆说,以前亭子、水塘江、母猪湾一带,江面很宽,沿江堤岸非常陡峭,长满了草木。工厂排出的煤渣占据了邕江江面三分之一。如今沿岸高楼林立,亭子一带修建了旅游休闲场所,每天都有人来观光玩耍,非常舒适宜居。“现在的南宁和以前的完全不一样了。江南的变化也很大。作为居住在这里的市民,感到特别荣幸。”
作为常居江南的人,梁宝光说,江南有很多故事,他愿意画更多关于南宁的作品,而江南更是他绕不过去的题材。
八旬作家各类作品都有江南影子
年已八旬的著名作家王云高是个老南宁人,他在江南生活多年,至今还住在江南的一个小区。他回忆,1958年,时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来到南宁接见当地优秀青年代表,地点就在当时江南的西园饭店。作为被接见成员之一的王云高,当时还为胡耀邦朗诵了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十分有意思的是,王云高还是第一个骑自行车过邕江大桥的人。1964年,那时候邕江大桥还没合龙,他接到工作任务前往江南采访。当他骑着单位的那辆凤凰牌自行车上邕江大桥时,还被大桥工作人员拦住。当得知是为了重要的工作时,他得以顺利通过。
作为老南宁人,王云高会讲平话,唱师公戏、平话山歌。“小时候,我表姐出嫁,我就听他们唱这些山歌,演这些戏,觉得特别好听好看。”说到江南的另一个重要的地方亭子,王云高说,大家熟悉的莫文骅将军是南宁人,今年初,他还参加了在亭子莫文骅故居前举行的纪念莫文骅将军诞辰110周年活动。
王云高的各类文学作品都有江南的影子。例如:上世纪80年代他还曾写了《未日知县》一剧,该剧以亭子文化为背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凌剑伊通讯员劳瀛)假期期间,南宁市科技馆为市民献上一道道“科技盛宴”,科学生活展厅、航天世界展厅等展区成为热...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