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漫山葱茏,白云轻轻飘过,绿树环绕村庄,一条清澈的沙江河,淌过一村又一村,流经美丽的粟村……
不久前,我回到儿时生活长大的家乡粟村坡,又一次亲历乡间生活,目睹了家乡的大变化,它正以崭新的面貌和生机勃勃的姿态在新时代展现自我。
那天,我坐着汽车从五塘到粟村,一路行驶在新修的水泥路上,不一会儿就到了,真正体验了“上车在门口,下车在门口”的便利。去年底,为最大限度地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五塘实现了村村通班车。以前,这条路可是“晴天骑车一身灰,雨天出行两脚泥”。看到在短时间内,村里的道路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惊讶不已!村干部张新龙表示:“要致富,先修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础薄弱,乡亲们辛苦耕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靠粗粮填饱肚皮,脑子里装的是:“哪个队的粮食产量多,每户今年能分多少稻谷,谁能挣多少工分;哪个队的牲口壮、犁地快……”当时,如果每亩地能产200斤稻谷就会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谁家年底核算能分到三五元,他们也能谈论半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税费改革、粮食种植补贴和惠农贷款等一系列富民政策的实施,父老乡亲们的状态就大不一样了。一次,我回老家,看到一排排的大棚,里面种着草莓、油桃等,还有一片片葡萄园、百香果园、小番茄园,有的还种植甜瓜、大蒜等。“地不在种多而在种精、种优,种植要有特色”的观念成为乡亲们的追求。
如今,乡亲们常谈论的内容也发生了大变化:“谁家又建了一个大棚,准备种植什么新品种。”“谁家的农产品经过品种改良赚了很多钱。”“谁家用上了新型的农产品种植机。”“我们老百姓搞种植得学先进技术,不学技术真不行。”等话题成为乡亲们思想观念转变后的时尚。
现在,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一排排青砖壁瓦崭新楼房拔地而起;垃圾分类,村道整洁,污水得到治理,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
百姓舞台、灯光球场,为粟村的乡亲们举办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提供了场所。每到正月,更是热闹非凡。在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会上,参加会议的一位大叔表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现在人们都过得很好,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有房住,有医疗保障,孩子们有学上,我很满意啊!”
如今的粟村,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一条条水泥路蜿蜒伸展,与一户户农家大门相接,印刻着乡亲们在党的领导下忘我奋斗的足迹;一户户规模养殖,一家家菌菇培养,一个个勤劳身影……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
粟盛民
新闻推荐
南宁沙吴高速明年底通车 将成为国内首个智慧交通车路协同示范路段,可为自动驾驶车辆服务
道路右侧为南宁沙井至吴圩高速公路沙井互通施工工地。南国早报记者苏华摄交通项目新进展·高速路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李艺...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