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改造前村路是一条泥路(左),硬化改造后的村路平整干净本报记者周明勇 通讯员覃捷摄
本报讯(记者周明勇 实习生李斯英 通讯员覃捷)近日,记者来到邕宁区蒲庙镇和合村那造坡这条新修建的水泥路。这条路贯穿村里的每家每户,房前屋后地面整洁干净。借着创城的契机,那造坡进行了道路硬化,把原来坑洼不平的泥路改造成水泥路,为村民打通了连接外界的幸福之路。
蒲庙镇和合村是典型的城中村,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为了提升村内环境,政府决定将那造坡里的道路进行硬化改造。两天的时间,在村委牵头、群众合力施工下,约400米长的水泥路修建完成。
和合村村民小组组长杨增福表示,修这条路过程并不容易,老百姓一开始不理解,并不愿意一起修路。为此,杨增福组织村民开过几次村民小组会议。“现在政府帮我们铺路,得到实惠的是我们村民啊,我们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把路修好!”在他的号召下,村民陆续加入修路队伍中来,很快水泥路就修通了,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除了道路的问题,村里的环境卫生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和合村那造坡距离邕宁工业园区仅百米,许多园区内工人、项目部都租住那造坡,部分出租屋房前屋后因无人管理,导致杂物堆砌、垃圾乱丢现象不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村委想出了“兵分两路”的办法开展村里的环境整治。首先,城区、镇、村三级联合开展环境清理活动,遇到群众不配合,村干部就从宣传入手,组织开会并挨家挨户宣传创城知识,并且带头整治陈年垃圾,最终用多辆车把房前屋后陈年垃圾清理。其次,利用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的方法,在坡里建立一个微信群,利用奖惩和不文明现象曝光的有效方式,帮助居民养成文明习惯。
■记者手记
村民杨增荣说,路没修之前,村民进出,天晴时灰尘滚滚,雨天时路面泥泞。遇到下雨,通行非常困难,人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摔跤。“这段路修好后,大家走起来顺畅舒心,这个才叫幸福路。”说起新修好的村路,村里几位老人都伸出大拇指,用土话表示感谢政府关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自从政府出钱给我们修路后,现在我们这个村环境和家园是越来越好了,住在这里越来越舒服了。尤其是村里面的老人,看到村里面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心里真的特别高兴。”杨增荣说。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覃海明通讯员/刘雨欣)8月28日,南宁市与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电子商...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