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宁 今日武鸣 今日隆安 今日马山 今日上林 今日宾阳 今日横县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今日南宁 > 正文

阅读会友 共品书香

来源:广西日报 2020-08-18 07:06   https://www.yybnet.net/

气氛活跃的读书会现场。 丰富多样的读书形式。 津津有味的品读瞬间。

本报记者张天韵实习生陈思萌陆静昕

读书会向来是爱书人交流分享阅读体会的乐园,也是爱书者的心灵栖所。在网络上搜索“南宁读书会”关键词,各类读书会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阅读社、上读会、巴洛克读书班、有食堂……读书会让兴趣相同的人走到一起,寻找一种最适合的读书方式,共同享受读书交流的乐趣,让思想之光得以碰撞。

1启程与探索

“书籍,精神食粮也。可以有食堂之、食品之。”7年前,出于好奇,从北京回南宁发展的音乐爱好者苏毅参加了以AA制为模式的南宁有食堂读书会活动。

“书友们因缘而聚,大都谈论小说、诗歌、散文、随笔和旅行,当然还有电影、音乐等。”苏毅对南宁这家创立较早的读书会,颇有好感。“记得当时我推荐一本《灯塔看守人》。书友相聚于咖啡馆等场所,或朗诵诗文,或分享心得,至今想起真的让人如食甘饴,难以忘怀。”苏毅说。

交流思想、分享观点,也是不少读书会成立的初衷。2010年成立的广西大学阅读社,读书会就作为社团内一个固定活动延续至今。阅读社社长龚智明介绍,读书会形式一般以个人主讲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与会成员大多为在校学生,所阅读分享的书目和议题也是同学们所感兴趣的。“但社团的活动也不仅局限于此,我们也有讲座、电影沙龙等活动。”龚智明补充道。

“读好书可以塑造孩子的一生品格。”巴洛克读书班创办人谭延桐告诉记者,他们办读书班已有15个年头。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读书,他们不断探索更为丰富的读书形式,如身着汉服表演“曲水流觞”,根据经典原著进行剧本创作和编排、辩论赛、诗歌朗诵和诗词大赛等。“我们拓宽了读书班的形式,让其内容更为丰富,滋养孩子们对文学的初心,提升他们的素养。”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不仅满足于分享阅读,更渴望表达和被聆听。”用了6年时间举办了400多场读书会的“猫书”张莹,也是南宁较早开展读书会活动的人员之一。2014年,张莹在一家咖啡图书馆举办了人生第一场读书分享会,到场的23人有年轻也有沧桑的面孔。随着读书活动越办越好,一些与会家长还带着孩子一同参与。

去年年底,张莹前往广西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读书分享会后,那里的孩子们渴望表达情感但又无从诉说的眼神,让他决定改变传统的读书方式,将目光放在了即兴戏剧和演讲上,把纯粹的阅读与多样元素结合起来,搭建更多平台给有表达需求的人,鼓励他们通过讲述故事来打开心扉。

同样以多元素形式创办的上读会,仅成立1年时间,就迅速聚拢了近千名读书人。

上读会是百益上河城艺术中心主办的面向素人招募朗读者的读书会,朗读者在戏剧、舞美、音乐等衬托下,用声音演绎文字,对名著进行艺术化呈现。“希望把每位朗读者所表达出的情感,传递到每一位聆听者耳中。”该艺术中心总监马绎博介绍道。

“自去年7月创办,共举办了7期,许多市民参加了朗读,其中有医生、律师、老师,有卖月饼的、开饭店的,也有大学生、小学生等。”马绎博说,“其实上读会举办的初衷很简单,比如想学习又懒得看书,就选择一个志愿者朗读喜爱的书籍,让大家分享书籍内容,感受到更多人文关怀和社交内容。”

作为近年广西城市文化阅读空间的一张新名片,漓江书院也在不断尝试以图书为核心,形成多空间多功能的文化聚集地,而读书会是他们一直在坚持的活动。“书院全年有300多场活动,读书会就占了将近三分之一。”漓江书院负责人于媛媛告诉记者。

读书会发展至今,已成为面向多元群体、拥有多元形式的阅读活动,其受众范围已扩大到各年龄层、各社会身份的群体上,活动形式由传统的朗读也拓宽到演讲、辩论、表演等形式上。

2困境与坚守

“如果有类似的阅读活动,你会去参与吗?”广西大学大四学生王淼思索片刻后表示:“暂时将重心放在学业上。”大二时,王淼曾怀好奇心和新鲜感与同学前往参与学校的一个电影沙龙阅读活动,尽管当时的影片题材和活动氛围都让她感到满意,但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让她打了“退堂鼓”。

然而,对于龚智明来说,他很享受与成员一起谈论交流的过程:“只要自己有空都会尽量到场。”在他看来,阅读不是一个人的事,与人讨论才会有思想交流,这也是他在忙碌的课业中坚持参与的初衷。

对于活动的参与方和组织方而言,坚持不易。创办读书会之初,害怕自己中途放弃的张莹就曾给自己定下个小目标:坚持100场。但由于缺少经验和团队,成立之初的摸索缓慢又艰难。

张莹回忆道:“第一次读书会试讲,讲到一半,试听的人就开始打盹了。于是我不断重新调整思路,边讲边摸索。现在他们一低头我就知道那部分要进行修改了。”张莹认为,主讲人自己拼了命地把舞台“热”起来,别人才愿意参与其中。

但热情也有遇冷的时候。2015年的一场读书会,张莹没有收到任何人的报名,他仍选择待在场地内看书等待,等了两个多小时还是没人前来。“以往也会出现仅有寥寥数人前来的情况,但这次是一个人都没来。”他对着空空的场地拍了张照,将照片发在了读者群里后配文:“总而言之,活动规定的时间内我都会在。”

100场的小目标完成时,张莹给自己开了个庆祝会,他打印出活动照片,买来绳子和小夹子,和读书会成员一起把照片一一挂上,随意挑出任何一张,他都可以准确讲述出照片中的场景。“起步之初觉得100场很遥远,没想到自己也坚持下来了,感觉到很开心和有成就感。”张莹感慨道。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满满都是对活动的记录和感受,在微信名称上,他也自豪地注明上“见证413场”。

马绎博认为,如果一个好的内容,想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就必须投入大量精力和物力。因为读书会一旦走向舞台形式就变成系统工程,要兼顾舞美、灯光、编导等,压力很大,加上参与者多是普通人,没有舞台经验,花的时间就更多。人手不足是他们目前最大困境。

“还好,现在不少舞美人员和灯光设计师志愿加入进来,上读会就相对轻松很多,内容做起来也更细致一些。”马绎博说道,他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

3收获与成长

“感觉希腊的海风仿佛顺着他手臂挥动的方向扑面而来。”朗读者挥动着手臂,声情并茂地朗读,让熊珺川仍记得5年前刚参与读书会、初次接触希腊诗歌《海伦》的场景和感受。

熊珺川是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初三学生。谈到读书会,他便滔滔不绝。在他看来,阅读的意义不应仅以“收获”这个词来定义,他认为:“文学这颗种子会在水里慢慢地蕴养,总有一天,它会静悄悄地开花,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一些意义。”

刚获得中考全A+的许粲珩,谈到读书会时说:“刚开始去还是比较被动的,在会上遇到很多优秀的人,在交流中收获颇多,就坚持下来了。”在许粲珩看来,读书会像是阅读的路标,引导她深入阅读了《世界文明史》《人类的演变》《历史的另一种可能》《丝绸之路》等1200多本经典书籍,让她知识日益丰厚,眼界更为高远。

和许粲珩同在一个读书班的高二学生陈希言也是从小学开始就参与读书会活动,在她的印象中,只要情况允许,她都会一场不落地参加。目前还是学校文学社社长的她在学校里偶尔也会和同学聚在一起讨论文学,阅读更像是她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很难说读书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它更像是一种无用之用。”陈希言说,“但或许是接触的书目多了,原本遇事急躁的自己变得更能冷静思考了。”

阅读之于“猫书”张莹,更像是陪伴他走过低谷的挚友。婚姻受挫、父母陆续因病入院等,生活上遇事不顺、情绪压抑的张莹选择在书中找到勇气和安慰。

30多岁的欧阳是一个纸艺设计师,因为患有社交恐惧症,她囿于自己的纸艺世界,拒绝社交。一次偶然机会,了解到读书会,犹豫许久报上名,朗读了《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里的节选《你若盛开,清风爱来不来》。“这篇文章关注的是社交恐惧人群,所以想替我们这样的人发发声。”欧阳腼腆地说,“我非常喜欢这样的读书方式,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感觉自己没那么恐惧社交了。”

高中数学教师田赛,常年与数字打交道。相对枯燥的数字,他更喜爱画面感比较强烈的文字,“算是生活中的一个小调剂吧。”当时抱着玩和交朋友的心态参加上读会的他,不仅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感觉读书会“非常的有趣和有意义”。

知识只有通过碰撞,才能酝酿出智慧火花,读书会就像是点火器。

(本文配图由南宁部分读书会主办方提供)

新闻推荐

南宁交易场列入旧改范围,但不会那么快退出历史舞台,市民建议 希望改造重建后仍能保留老南宁特色

扫码了解更多信息■本报记者凌剑伊/文赖有光/图实习生莫小菲每座城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一栋老房子、一条老街都留...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阅读会友 共品书香)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