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莉
■本报记者黄颖 韦君兰 佟镝
2020年南宁市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7月26日圆满结束,2020年中考各个科目考题特点是什么?老师对下学期步入初三的学生复习建议有哪些?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南宁部分学校的教师,邀请他们具体分析各个科目的特点,并给出一些复习建议。
语文
对审题和拟题有较高要求
◎南宁市第三中学初中部(青秀校区)王雪
今年中考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考查。例如今年的作文,让学生写出自己成长路上,经历过哪些感恩的人或事。主标题自拟,副标题为“我的成长档案”。这样的中考作文题,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感受美丽的世界,唯有感恩,人才能向善求美,有情有义,让感恩随题入心,润物无声。题型可以说是稳中有变。去年和前年,南宁市都是考半命题作文。今年这道作文题比较新颖的地方在于,过去的自主命题完全由考生自己拟题,而今年提供了副标题,让学生拟主标题。对学生的审题和拟题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对于“成长”和“感恩”,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叙成长故事,写有恩之人,表感恩之情,无疑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优秀的作文应该有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作文能否获得高分,要看考生能否围绕主题有生动的叙事、细腻的描写;能否用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所以,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紧紧围绕语文的核心素养,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涵养内在精神!
英语
听填信息部分可能成丢分点
◎南宁市第三中学初中部(青秀校区)胡娴毅
今年的英语中考题,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将正确的价值观蕴涵在试题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运用的同时,更注重考查语言知识在情境中应用的能力。例如今年的作文,题目是learntodohousework(学会做家务)。从大标题来看,题目贴近生活,让同学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该题引导学生学会做家务,培养自理能力,不仅体现了出题者的智慧,还让题目赋予了积极的教育意义。从题目的各个要点来看,作文题仍属于半开放型,题型可说是稳中见新,稳中有变。既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框架里写作,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拓展,这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除了作文,听填信息的部分可能会成为学生的主要失分点,能否在这一环节表现好,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这份试卷中拿高分。听填信息本来也是听力部分比较难的部分,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对听到信息的正确理解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捕捉信息能力以及正确书写能力。这次中考听力考查的词当中,有两个长难词:instruments和successfully。instrument本身就是一个难词,拼写的时候还要根据语境加上s,这很可能会成为学生丢分的地方;此外,third这个词本来并不难写,可学生在考后反映比较难听得出来,加上thirdhall这个搭配是听前不易预测的,这使得这个词丢分的可能性较高。
总之,此次考试给老师的日常教学有很大启示。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紧紧围绕英语的核心素养,在注重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更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初一开始贯穿初中三年,分阶段、有层次、有梯度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
数学
直接改编课本习题考题比较多
◎南宁市仙葫学校罗神燕
今年数学题型结构比较稳定,题目难度相比去年略有回落。压轴题不偏不怪,充分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平时中上以上水平考生答卷应该比较顺手,卡壳不多,但要在短短两小时内准确无误地完成全部考题,还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缜密的逻辑思维。今年试题用更为灵活的方式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例如,填空1~10题,填空13~16题,解答19~23题,都是常见常考的基础题,考查点覆盖了初中三年的大部分数学基础知识、概念与基本技能。填空题难度虽不大,但因式分解、分式值为零、代数式有意义等往年司空见惯、反复练熟的送分题型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数轴表示数的范围、简单的二次根式运算、用频率估计概率等题目,灵活度更高。压轴题以常见背景或模型为切入点,解决的手段和方法不偏不怪,但是要求考生基本功扎实、思路灵活、逻辑缜密、思想方法透彻。例如选择第12题,是常见的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相结合题型,设点坐标后列式表达进行代数式整理、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解,对考生的代数式变形能力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综合性。另外,今年数学中考直接以课本习题改编的考题占比不少,这也在提醒广大考生“学什么,考什么”,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应该要回归课本、回归基础。
日后复习中,首先,要把课本里的基本定义概念、基础知识弄懂吃透,摸清知识发展的来龙去脉,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是最好的教辅用书,同学们在完成课本习题之余,可以将课本典型习题、例题为基础尝试一题多解、题目改编重组,以达到举一反三,以数学知识本质为“不变”沉着应对考题形式多样的“万变”。其次,在加强习题训练的同时,注意总结、归纳技能和方法,注重结合数学思想方法,达到各模块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千万不可盲目地陷入题海战术。
化学
试题整卷阅读量比往年略增加
◎南宁市第十八中学冯颖
今年化学试题设计与近几年的南宁市中考试题基本相符,试题结构的稳定有利于学生水平正常发挥。试题难度变化不大,在各大题中均体现了基础与能力的梯度分配。题型比较常规,从问题形式上看,多为平时多见多练的形式和问法,学生熟悉度高,有利于学生答题的心理稳定。
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涉及的物质、化学反应、实验等涵盖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着重对双基的考查,挖掘教材素材,贴近社会生活。多个实验直接从教材中选取或修改,对今后教学有较好的引导作用。试题注重考查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注重对实验的考查,从基本操作到实验探究,再到评价与设计,多层次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考查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基本原理的理解,还要求能用化学语言进行简要表述。在突出对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整卷阅读量比往年略有增加,在个别小题的内容和顺序上有所调整。如第21题并未如近几年一般固定考查化学用语;去年溶解度曲线在填空题中考查,今年是在选择题;以往第25题常考物质推断,在本次中考试题中推断放到了选择题的第20题;计算题近几年多为坐标图像相关,今年则是表格数据分析。说明中考化学试题并不拘泥于固有模式。
在今后复习中,学生要重视巩固教材基础知识,熟悉和理解教材实验,关注教材中的图表标注。在使零散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注意加强对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和加强审题理解能力、对信息和数据的处理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道德与法治
加大对道德素养考查
◎南宁市第十八中学潘晓庆
道德与法治试题整体上稳中求变,试题在素材选取上,延续学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题型稳定。与往年重法治轻道德不同,今年加大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考查。从非选择设问可看出,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能力的要求较去年更高。从学生考试结束后反馈的来看,第Ⅰ卷选择题难度较去年降低,第Ⅱ卷非选择题难度较去年加大。
整份试题取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发挥情境在能力考查中的作用,拓展了试题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背景材料既关注国内外热点,如《民法典》的通过、政府为“地摊经济”松绑、北京新发地疫情中“西城大爷”的流调过程等;同时又兼顾本土素材,如南宁市创建文明城市、防溺水工作、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南宁某小区的“老友议事”等。
试题依托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材料,在立足考查基础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归纳、比较和分析能力,提问内容是对实际问题的深刻认识,答案要求体现对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体现了鲜明的能力立意追求。例如第18题要求学生从三则材料中提取相应的信息;第19(1)题请运用法治价值的相关知识,谈谈出台民法典的意义;第20(2)题从责任的角度分析北京西城区的大爷受到网友点赞的原因等,都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精准调动和运用知识、有条理地阐述的综合能力。
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脚手架,因此,对基础知识必须进行全面多轮地巩固。首先需要学生融入课堂创设的情境,只有理解基础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够记得住记得牢。其次,需要强化对易混易错知识的归纳和区分。此外,还需要把知识结点成线,连线成网,通过思维导图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构,如按照道德、法律、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等主线,建构知识网络。
近两年的试题已经由考查“记得住的知识”,转向考查“带得走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备考阶段,可以通过关注社会热点新闻,或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事例来印证教材理论知识,这有助于理解知识;也可以通过参与课堂的时政五分钟、社会小调查等活动,培养从材料联系到知识、知识和材料相结合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
考查将知识应用于现实的能力
◎南宁市第十八中学唐莉莉
今年历史试题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导向,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是紧扣课标,立足基础。注重考查历史主干知识,考查的知识既覆盖全面又突出重点,题目中涉及的仍然是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人物等。
二是历史史实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历史试题充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未来,考查学生将历史学科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如材料题第16题古代救灾与新冠肺炎疫情相结合,第18题中美贸易等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根据现实社会情境,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三是切入点新颖,创设情境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对史料实证的解读能力。材料题第17题通过展示英国女王、蒋介石、杨尚昆三人的日记,记载不同时期历史事实,要求学生从这些日记的史料实证去归纳分析历史事件,锻炼了学生五大学科素养之一的史料实证的能力。中考题往往以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是注重历史纵横联系,考查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如第18题以公平贸易为主题,组织材料、设计问题,综合性强。又如第18题的图表材料,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这些题目的设置,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明年的考生备考复习不能只是对主干知识进行简单的记忆,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历史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网络构建。平时多关注热点时事问题,把历史课本中的知识点与当前社会需要联系起来进行理性地思考。
新闻推荐
唐雨珂■罗晓云高考成绩放榜,几家欢喜几家愁。回想起备考的日子,考生表示备考压力犹如爬山遇到荆棘,只有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才...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