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蕾
7月18日晚,沉寂多时的南宁市民歌湖大舞台亮起久违的灯光,热情满满的演出团队“重返江湖”。据了解,自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南宁市广大文化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纷纷以自己独有的形式和方式,传递抗击疫情的正能量。
文艺作品凝聚力量抗疫情
“你的背影如此美丽,是默默守护人间的天使,你大步走来,又大步走去,留下坚定如铁鲜红的手印……”今年2月,一首凝聚了南宁市文艺深深敬意的歌曲《你的背影如此美丽》正式发布,歌曲以感心动耳的乐句向坚守在一线的“逆行者”致敬。
文艺作品最能鼓舞斗志,温暖人心。据统计,在疫情期间,南宁市文广旅系统文艺工作者共创作了131件文艺作品。其中既有令人振奋的《日出云开》《相信中国》等歌曲和曲艺类作品,也有《同舟共济,打赢阻击战》等诗歌和快板类作品,还有《预防病毒千万条,安全在家第一条》《致敬钟南山》等书法、美术和剪纸类作品。
在积极创作抗疫文艺作品的同时,市属文艺院团更常态化开展演员基本功训练,做到停演不停功,并积极筹划,打造精品力作。以驻村“第一书记”为创作原型的话剧《大山壮歌》,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中,计划于年内完成首演。此外,南宁市还积极做好2020年送戏下基层项目的筹备工作,全年计划完成送戏下基层300场,送戏进校园129场,精品剧目进高校20场,预计12月底前完成全部演出任务。
传统活动焕发线上活力
一年一度的“壮族三月三”是广西特有的文化节日,今年虽然缺少了壮乡人民共唱山歌的热闹氛围,但随着南宁市2020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线上活动的开启,给广大网友呈现了一个别样的“壮族三月三”。
活动期间,南宁市组织开展了非遗传承“壮族三月三”、民族服饰“壮族三月三”、丽人行汉服雅集“壮族三月三”、云遇“三月三”遥思骆越情、“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南宁”等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邀请观众通过看直播、学知识、享优惠,“解锁”民族节庆创意创新,感受壮乡深厚的历史人文。
据统计,活动期间共制作推送了电视宣传片3600条次、新闻217条次、电视文艺晚会1台、专题片29条次、微信微博推文300条次、短视频100个、VR云游1场、网络直播50次,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300万,充分展示了南宁市各县区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了传统节日氛围。
文化服务24小时“不打烊”
今年1月下旬,南宁市各大公共服务机构因疫情防控需要相继闭馆,并积极转变服务方式,闭馆“不谢客”,服务“不打烊”。其中,南宁市图书馆、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南宁市群众艺术馆三个市级公共服务机构在今年1至6月,累计举办260场线上活动,11场线下活动,各馆公众号总计发文670篇,微博总计发文132篇。
通过整合数字资源,以及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微信读者群、户外电子屏等载体,各馆积极开展科学防疫知识宣传,并为市民免费提供电子图书、有声图书、音乐图书馆等不同载体的阅读服务,更推出了线上民歌湖大舞台、“战疫情展风采”主题家庭网络视频K歌大赛、“防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主题艺术作品微展等丰富多样的线上特色活动,丰富了群众居家防疫的精神文化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及市群众艺术馆主动联系对接十堰市文旅局、群众艺术馆,策划举办了“同心抗疫·共克时艰”广西南宁—湖北十堰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并在广西南宁市和湖北十堰市同步推出,通过线上交流活动,延续两地同心抗疫、连心交流的深厚情谊。
新闻推荐
3岁女童被回弹软轴乒乓球刺伤眼睛,医生提醒 这些玩具挺危险 别随便给孩子玩
不少玩具店将回弹软轴乒乓球摆在显眼的位置。南宁市交易场销售的回弹软轴乒乓球。南国早报记者李艺摄民建巷一家商店卖的...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