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该校开始建设时的样子。学校供图 短短3年间,五象一小从5个班变成40个班,体现了五象新区居民急速增加。图为该校全貌。学校供图
南国早报记者蒋晓梅
伴随着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南宁五象新区首先要跟上的是配套教育资源。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五象一小”),是第一所进驻五象新区的南宁市直属小学,2016年首批招生仅开设5个班,到2019年已开设40个班。一群最先过去拓荒的教育者,见证了五象一小从无到有的过程。
1新校长遇到新问题
2015年底,原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副校长黄世忠接到调令,负责筹建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并被任命为该校校长。
黄世忠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当时,南宁市直属学校已经长达20多年没有创办新建法人的学校,大家对办理新学校的流程都不熟悉。近些年来,虽然南宁一些直属学校新建了校区,但都有母体,不需要新建独立的法人。
筹备成立新学校,有赖于南宁市编制局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有了这个证才能办学校法人证、刻公章。但当时五象一小刚完成奠基仪式,还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建设,按照相关规定,建筑主体没有露出地面,不具备办证条件。
黄世忠与施工方商定,加班加点把其中一栋教学楼的主体露出地面,以便达到办理条件。那段时间,他天天跑工地监督施工进度,还几次到编制局汇报施工进度。在建筑露出地面的第一时间,编制局的工作人员赶到学校实地勘察,第二天就办理了该校的组织机构代码证。
2开学前半小时才摆好课桌
黄世忠回忆,由于五象一小建设进度不乐观,直到2016年端午节左右,上级才决定该校在当年9月如期开学,“教师公开招聘是赶不上趟了,应届毕业生也大部分有了着落”。由于错过了最佳招聘期,该校第一批老师招得特别艰难。
如果是老学校新建分校,主校通常会抽部分骨干老师去分校任教,五象一小则没有这个资源。黄世忠一方面动用各种关系,希望高校动员一些优秀毕业生转投五象一小;另一方面,他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理念,希望能吸引志同道合的老师申请调到五象一小工作。
实际上,老师有意愿调动也未必走得成——学校和城区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骨干老师,谁会舍得放人?为了老师调动问题,南宁市教育局党组书记汪述斌亲自出面协调。最终,五象一小首批招了9名老师,其中5名是调动的老师,另外4名是优秀应届毕业生。
学校的施工进度,也让人心焦。2016年5月尚未完成学校全部征地工作,7月份学校报名时,外墙的脚手架还在,地上临时铺了点沙石,才有了条稍微像样的路,让家长走进去报名。五象一小办公室主任蒙玉桃回忆,2016年9月1日开学,前一天晚上老师们忙了整个通宵,凌晨三四时还在往教室里搬课桌。干完最后一波工作,已经是9月1日早上6时30分,再过半个小时就要开门迎接新生。
3从5个班扩容到40个班
五象一小的教务主任何超丽是第一批入职的老师,对当年在新学校看到的场景,她记忆犹新:“不仅学校是个大工地,周围也全是黄土坡。”据她介绍,老师们或者在南宁市教育局提供的临时办公室办公,或者在工地的工棚里开会,研讨学校的规章制度、文化内涵等。
2016年该校建成招生时,开设了5个班,到2019年已达40个班。当初,该校的建校规模为36个班1620人,去年已属于超规模招生,占用了部分尚未建成的功能室,才解决了适龄儿童读书问题。黄世忠说:“没想到在五象片区,学校周边业主的入学意愿这么高。”
学生人数骤增的背后,反映了新区居民的急速增加,以及人们对这所学校的认可。五象一小有26间功能室,涵盖了舞蹈室、心理室、陶泥室、木工坊、书法室、机器人室、文化馆等。而且,每间功能室都是老师自己设计,体现了学科的元素和特点。
该校还推出“五象溜溜课程”,鼓励教职员工跨界开课,学生自主选课。何超丽说,每周三下午第六、七节课,是学生最喜欢的“溜溜课”,这些课程与学科无太大关联,都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程,如今已有60多门课。
(读者蒙女士稿酬100元)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4月12日上午,由18台房车、60余名游客组成的南宁市首个“广西人游南宁”房车自驾团从南宁国际旅游中心发车,前往...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