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木袅
据《南国今报》报道,近日,网友“大街小巷”在网络论坛发帖称,菜市中不少肉摊使用红色的灯光照亮,肉看着一片鲜红,很难分清肉品的好坏。有消费者曾因被灯光误导,买到变味猪肉。
由于消费习惯和现实需求,从市、县到各乡镇村,绝大部分居民基本都是到各类菜市场购买日常所食的果菜肉类。如果细心观察,可知菜市有相当多的肉摊,用这种所谓的“美容灯”照明。
那么,卖肉使用这样的灯光是否合理?算不算欺骗消费者?肉摊使用红光灯照明,有可能是为了借助灯光“美容”作用,让猪肉看起来更健康、更鲜嫩,自然也就更畅销。这和目前一些网络主播直播开滤镜一样,虽不能说是欺骗,但至少涉嫌误导。
尽管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或文件,对农贸市场或超市肉摊使用的灯光作出详细规定,但是,既然红色灯光有误导消费者的作用,就不能排除有人利用这种“障眼法”给猪肉“美容遮丑”,以利销售。这种行为虽不违法,却有违诚信,不应提倡。做生意讲究的就是诚心实意不欺客。若心不诚,则意不正,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就会出现。
菜市场有诸多“潜规则”,这是一个长期且普遍的现实问题。肉摊“美容灯”如此,消费者广为诟病的“一斤螃蟹半斤绳、称海鲜加二两盆、一斤东西八两秤”等等,何尝不是如此?
去年南宁市厢竹海鲜市场一摊主因吃秤头,被市场监管方罚挂黄牌警告,该摊位一时成“网红”摊点,声名传遍南宁并火向全国。但近日,该市场又发生吃秤头事件,有关方也不得不再次介入。类似这样的一次次事后监管,其实也反映出事前防控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小商贩不讲诚信导致的消费纠纷事件,极为普遍。在考虑行政资源最优化使用的情况下,执法部门监管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因如此,一些不法商贩得以钻违法成本偏低的空子。消除治理这样的潜规则,可以借助技术明规则。
既然“美容灯”展示了诚信“色差”,吃秤头会造成价格“误差”,有关管理方有必要采取措施,用明确规定对这些偏差进行校正,对失信行为加以防范。比如,规定所有肉摊一律撤除“美容灯”,同等竞争条件下,此举并不会使诚信经营者损失什么,却有利于打击以次充好行为。对此,略做思考就能由此及彼,并扩展于整个市场监管,何乐而不为?
校正市场经营的“诚信色差”,还需多方努力。一方面,监管部门应积极担起责任,对失信行为坚持严惩重罚,该罚款的要罚款,该取缔的要取缔,以“沉重的代价”倒逼其遵规守法,切实履行买卖契约。另一方面,消费者应勇于站出来,对挖坑者说“不”,而不是哑巴吃黄连,纵容无良商家任性而为。
“祸莫大于无信”。校正好市场“诚信色差”,或会更利于激活疫后消费市场需求。
新闻推荐
47万件防疫物资欲蒙混出关被拦截 友谊关海关已将其暂扣并移交后续部门处置
被查获的涉嫌夹藏出口的防疫物资。友谊关海关供图今报南宁讯(记者雷倩倩通讯员邓敏)4月14日,友谊关海关通报,日前,该关在查验...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