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十四中的老师开展集体家访活动。 学校供图
南国早报记者蒋晓梅实习生马薇
很多南宁人可能不知道,作为家长心目中的名校,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与城中村有着不解之缘。不论是该校2004年建成的琅东校区,还是2017年建成招生的五象校区,都有不少来自城中村的学生。并且,2004年起,该校开始探索实施关爱城中村学生的教育体系,通过均衡分班、集体家访等方式,帮助城中村学生融入校园,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特别关爱
帮助孩子融入校园
当城市孩子与城中村孩子“碰撞”,是那样泾渭分明。2017年8月30日,南宁十四中五象校区正式投入使用,良庆区新村的79名孩子入读该校,新村党总支书记黄迎江受邀参加开学典礼,他刚进校门就感到被“打脸”了。“我们村的孩子见到我都不打招呼,反而是城里的学生都会问好。”黄迎江说,这次经历使他深深感受到村里孩子与城里孩子的差距。
当时,黄蓓是十四中五象校区初一年级组组长,从教近20年,她也发现两种生源地学生的不同:城中村的孩子普遍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底子差,个别学生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起初,两个群体的学生玩不到一块儿,城中村的学生喜欢聚在一起说方言,上团辅课时就在旁边看着并不参与,“看到他们用拒绝的态度掩饰自己的自卑,我觉得很心疼”。
于是,该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城中村孩子融入校园和课堂。比如,学校要求统一使用普通话交流,统一穿校服。老师们也采取了各种举措,让城中村学生与性格活泼的城市学生做同桌,努力挖掘城中村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在体育、劳动等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
慢慢地,城中村的孩子放下了心理包袱,出现了积极变化,有的成为班干部。黄迎江笑着说,如今走在村里,如果有孩子跟他打招呼,他不用问就知道这是十四中的学生。
均衡分班
让学生享受公平教育
2004年,该校琅东校区正式启用,其中就有一些埌东村的孩子。是像其他学校那样,将城中村的孩子安排在一个班方便管理,还是均衡分班打散到各班级?经过讨论,该校最终决定把城中村的孩子均匀地分配到所有班级,目的是淡化这一群体的特殊性。
为了让学生跟上进度,该校的老师每天都利用课间和放学后的时间,无偿地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补课。初中三年里,很多基础薄弱的城中村孩子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迅速成长。
十四中五象校区九(20)班的黄琴,是一名城中村学生,过去她喜欢埋头苦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每次考试后,老师都会拿着试卷给她面批,分析她的薄弱知识点。在老师的教导下,她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还要学会合理分配各科时间。如今,她学习越来越得心应手。
集体家访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2003年,十四中首创集体家访活动,先后走进学校周边几十个社区和单位,以加强家校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而为了引导城中村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集体家访活动还先后走进城中村建政社区、埌东村和新村。
今年6月20日,该校五象校区的全体老师来到五象新区新村小学,对新村的200多名学生、家长开展集体家访活动。老师们除了介绍学生在学校的变化,还录制了视频,展示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并向该村捐赠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
该校的集体家访被评为2018年教育部德育典型案例和广西中小学师德教育十佳案例。另外,该校的家长学校还开设了19门课程,帮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针对城中村孩子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的问题,该校还加强与主要地段小学的联系,开展初小衔接教育研究与探索。比如,2016年起,该校与埌东小学合作,开设地段小学毕业生“走进初中”毕业研学课程,安排六年级的学生到初中部各校区参观体验。
新闻推荐
南宁不少楼盘进入清盘阶段,这时可能是捡漏的好时机。购房者在项目看房。一些尾盘会通过优惠、折扣等方式吸引购房者,以求尽...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