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宁 今日武鸣 今日隆安 今日马山 今日上林 今日宾阳 今日横县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今日南宁 > 正文

小记化身科学家 探秘微小古生物

来源:南宁晚报 2019-08-20 05:39   https://www.yybnet.net/

小记者在邕州书院学习古生物知识,收获很多用硅藻土制作手工,专心致志

硅藻土手工艺品完成了,真开心

8月18日上午,南宁学生记者团20余名小记者来到青秀山邕州书院,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微小的古生物”课堂,广西自然博物馆的老师向小记者们介绍硅藻、放射虫、牙形石、孢粉等一些常见微体古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课堂上,小记者们积极动手实践,争做硅藻小模型;勇于提出各种问题,如硅藻为什么会变硬?硅藻水倒进模型里变硬要如何取出来?通过此次学习,小记者们开拓思维,积极思考,在实践活动里体验学习的乐趣。(蒋茵 实习生 韦君兰整理)

神奇的微体古生物

■小记者雷智彬新阳路小学

8月18日上午,南宁学生记者团的小记者们参加了由广西自然博物馆和邕州书院联合举办的“微小的古生物——那些微小却神奇的小家伙”科普课堂活动,对微体古生物进行深入探索。

首先,广西自然博物馆的熊老师对孢粉、牙形石、放射虫、硅藻等一些常见的微体古生物进行讲解介绍。通过熊老师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讲解,大家了解到:孢粉是植物繁殖器官,它们的直径十分微小,只有1~20微米,但外壁十分坚固。牙形石的形状特异,它的外形很像牙齿,据科学家推测,牙形石是远古生物牙齿的化石。放射虫的全身长满了小洞,它对生存环境的温度要求十分严格,通过它们的化石,科学家们可以推测它们所处的环境之前的温度。常被用于建筑的硅藻,放射虫沉淀在海里就成了硅藻土,其实它们比硅藻土小了10000多倍呢,它们的形状在显微镜下看有点像是一个大碗上扣着一个小碗,时间长了它们之间就会产生一些“柱子”支撑。

了解微体古生物的基本知识后,小记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起了微体古生物手工。他们使用的材料是硅藻粉,首先把水倒入装有硅藻粉的杯子里,用筷子搅拌黏稠后,倒入模具中,待硅藻粉凝固后,一个漂亮的模型便做好了。

这次活动使小记者们发现了微体古生物的奥秘,并在实践中认识了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是意义非凡。

千变万化的微小古生物

■小记者黄诗琴碧翠园学校

你了解过古生物吗?古生物都包含着什么呢?古生物到底有什么特点?南宁学生记者团的小记者们8月18日来到南宁市青秀区图书馆邕州书院 ,参加科普课堂——微小的古生物。

所谓微小古生物,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首先,从我们平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微小古生物说起,孢子和花粉就是其中之一。孢子和花粉都是植物繁殖器官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直径只有1~20微米。别看它们这么小,它们可存活了几亿年呢,因为孢子和花粉具有量多、能够搬运一段距离、外壁性质稳定的特点,所以能够存为化石,繁殖至今。接着是牙形石,顾名思义,极像兽齿的化石,牙形石的形状很多,大小各异,长的,扁的……近年,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符合牙形石特征的生物。还有一种奇怪的生物——放射虫,在显微镜下,它浑身都是小洞,还长着刺,“放射虫还对所生存环境的温度要求十分严格……”小熊老师说,放射虫形成的硅藻泥现在大多被用于建筑装修和做调和剂,具有质轻、面积大、性质稳定的特点。

到了最令人期待的实践环节了,用硅藻土制作手工。我们拿来一个装着硅藻土的杯子,浇进适量的水,搅拌得黏稠些,就算调好硅藻泥了。我小心翼翼地把硅藻泥倒进模具里,等待着硅藻泥变硬。“瞧,我已经做好了……”大约10分钟后,有同学叫起来,我也摸了摸我的硅藻泥,变硬了!我激动地把硅藻泥从模具里取出来,真切感受到了硅藻泥的神奇之处。

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古生物,它们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关于地球考古的线索,给现代和原始时期搭建了一座宏伟桥梁。

微小的古生物

■小记者曾欣媛新阳路小学

8月18日上午,青秀山的邕州书院举办了科普课堂——微小的古生物,吸引了众多热爱古生物的小朋友来参加。

邕州书院请来了广西自然博物馆的熊老师为小朋友们讲解。通过熊老师的介绍,大家知道了孢粉、牙形石等微型骨生物的形状、大小。就拿孢粉来说吧,孢粉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浑身长满了小刺,用于附着在动物的身上进行传播繁殖,而且刨粉的直径非常小,只有1~20微米,用肉眼根本看不见,只能用显微镜才看得到,不过你可别小看了它,它已经在地球上存活了几亿年呢!让人记忆犹新的还有放射虫:它全身长满了小洞,还长着刺,就好似一张蜘蛛网,而且它对生存环境十分严格,不同的温度放射程就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因此科学家就能从它的化石中推断出以前水的温度。硅藻也是一种微型古生物形成的,具有质轻、面积大、性质好的优点,用于建筑装修和做调和剂。

接下来便是动手实践活动。大家每人都得到了一杯硅藻粉,一杯香精和水混合做出来略带香味的水和一个模具。开始制作了,小朋友们先把水倒入硅藻粉的杯子里,用筷子搅拌均匀后,将其倒入模具,等硅藻粉凝固了,最后拿起模具的4个角,轻轻地把模型给拿出来。哇,一个漂亮的模型便做出来了。

这次活动,不仅学习到了微型古生物的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记邕州书院的古生物课堂

■小记者李润达高新小学

8月18日上午,青秀山邕州书院里热闹非凡,原来是南宁学生记者团的“古生物小课堂”开课了。就在我们到达青秀山时,天空突降暴雨,“在求学的路上,我们要做到风雨无阻!”在爸爸的鼓励下,我们冒雨前行,终于抵达目的地。

走进邕州书院,古生物小课堂已经开始了。从老师生动有趣地讲解中,我第一次知道除了恐龙,地球上还有许多古生物,特别是还有很多微小的古生物,介形虫、有孔虫、放射虫、牙形石、轮藻、硅藻、孢子花粉等,都是些不起眼却了不起的小家伙。其中,硅藻是一种生活在海洋、湖泊中的藻类,是最早在地球上出现的原生生物之一,硅藻土是由古代硅藻遗骸历经数百万年形成的硅质沉积岩。

有意思的是,老师刚讲完硅藻,就让我们用硅藻泥做手工。老师发给我们一些白色的硅藻泥和加了可溶性香精的清水,还让我们挑选自己喜欢的模具。我挑了一个恐龙模具,就开始用硅藻泥做起“恐龙”来。刚开始,我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加多少水,放多少泥,就在我手足无措时,老师看见了,走过来对我进行指导。在老师的示范下,我做的“小恐龙”成形了。接下来,等它晾干以后,就可以变成一只“小恐龙”了。10分钟后,我用筷子点了一下“小恐龙”,发现它已经硬了,还有点烫,一只栩栩如生的“小恐龙”呈现在眼前。我自豪地举起作品,向老师和家长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听着老师和其他人的阵阵赞赏,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古生物课堂很快结束了,我们感到意犹未尽。在动手过程中,我十分惊叹的是硅藻泥为什么能凝固,为什么会发热,这些疑问使我对古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引领我进一步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微体古生物初体验

■小记者梁竣善清川小学

8月18日,我在邕州书院听了一场关于微体古生物的讲座,了解了许多微体生物的知识。

首先,生活中最普遍存在的微体生物是孢子和花粉,它们区别最大的是孢子存在于孢子植物中,而花粉只存在于花粉植物中。它们的直径都只有几微米。然后是牙形石,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像极了猛兽的牙齿。牙形石像人类的牙齿一样,形态各异、大小不同。

接下来认识了硅藻,硅藻可以做催化剂和调和剂,也是一种建筑材料。我们做了一个硅藻的模型,过程很简单,只要往硅藻土里加一点点水,然后搅拌,倒进模具里,静静等它干就行了。但我把水放多了,就加了原来三四倍的硅藻土,终于变稠了。等硅藻土干之后,拆开模具,我做的一个狗爪模型便成形了。

虽然人类离远古非常遥远曲折,但无数微体古生物帮我们搭建了一条便捷的路。

(指导老师韦慧玲)

新闻推荐

至少六成的新生儿听力障碍由遗传因素导致 200例先天性聋哑患者获免费耳聋基因筛查

今报南宁讯(记者张若凡)生下耳聋孩子的家庭,想要避免后代再出现聋儿,基因筛查是至关重要的。8月17日,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公益...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小记化身科学家 探秘微小古生物)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