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一早,江南区延安镇华南村古桃坡村民刘发新就到他精心打造的“扶贫农场”,看着农场里的华南鸭、玉米、芭蕉、金银花,他心里特别满足,一路上遇到乡亲,他就停下脚步主动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这几乎是他近两年来每天必做的功课,摘掉贫困户帽子后,刘发新正带领更多乡亲一起致富。
主动回乡点燃脱贫致富梦想
妻子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孩子在读书,刘发新全家靠2亩多的水田和他打工的微薄收入生活,一家4口挤在两间旧瓦屋里,经常入不敷出。2015年底精准识别时,刘发新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包村干部、帮扶干部的引导下,刘发新点燃了脱贫致富的梦想。2016年6月,在外打工的他回到家,在村“两委”班子、村民合作社、驻村队员以及爱心企业的帮助下,他开始种芭蕉、养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顺利达到“八有一超”标准,2017年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天有不测风云。日子正在好起来的时候,2018年夏天他养的肉鸭染病,赔了本,种植的玉米、芭蕉又遭遇台风。“之前的努力全毁了,亏得血本无归。看到这情况,老婆病情加重,为了治病我把能借到钱的亲戚都跑了一遍,欠了一屁股债。”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发新还心有余悸。
越挫越勇收拾心情从头再来
挫折没有击垮刘发新,在村镇干部的鼓励下,他决定从头再来。
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刘发新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信贷,凭借这5万元和帮扶干部的帮助支持,开启了再一次的创业路。
刘发新还是从熟悉的产业干起,花2万元购买鸭苗、搭建鸭舍,3万元投到芭蕉、玉米地里。刘发新还主动去学技术、问对策、找经验。为了掌握养鸭技术,他每天都到镇里的畜牧站学习肉鸭养殖的重点难点技术以及病灾防治方法。在镇里的支持下,刘发新参加了水果栽培技术培训班,虚心向专家请教芭蕉、玉米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同时借着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参观学习了先进地区的种养经验。
付出就有回报。今年3月,刘发新的5亩甜玉米获得丰收,因为品种优良,上市就受到追捧,收购价格达到9元/公斤,收入近1万元。养了6个月的100多只肉鸭也出栏了,每只鸭卖到100多元。
目前,芭蕉基地里的“越南蕉”抽蕾了,刘发新正忙着给小芭蕉套上“防护服”,经过品种改良、技术改进,芭蕉的抗台风、抗病虫害能力显著提升。“芭蕉已经被客商预订,每斤1.5元,这10亩地预计到年底有2万斤的产量,能够带来3万元收入。”刘发新满脸笑容。
反哺乡亲当好致富带头人
如今,刘发新家原先低矮的土坯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两个孩子也考上了大学;妻子纳入低保,每年都有国家的医疗救助,不用担心看不起病了。养鸭场、芭蕉基地、玉米地渐渐步入正轨,成为他家的稳定收入。从当初的“失败教材”到如今村里的致富能手,刘发新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乡亲们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吃过苦、经历过磨难的刘发新深知贫困日子的艰苦,自家脱贫后,他一直在想办法让乡亲们也过上好日子。他当起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把自己反复实践摸索出来的芭蕉种植、肉鸭养殖技术毫不保留传授给村民。在他的带领下,华南村10多户贫困户也养起了肉鸭。
刘发新越来越忙了,刚从亲戚的芭蕉林看完黄叶病回来,又被邻居拉去看新建的养鸭场。他说:“不管谁找我,我都愿意教,就我一个脱贫了不算啥,大家都住上了大房子、开上小轿车,那才叫真本事。”
刘发新将自己家的2亩地作为金银花种植示范地,带动30多户农户发展金银花种植,计划将其打造成为江南区首个金银花产业种植基地,同时种植黄金百香果、火龙果等新品种各10亩,进一步扩大养殖场规模,带领更多的老乡奔小康。
“做人要懂得感恩,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村、镇的干部拉了我一把,帮我渡过了难关,如今乡亲们需要帮助,我也要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刘发新说。
新闻推荐
广西南大门跨境电商保税直购中心一家忙碌的主题馆刘颖/摄近日,海关总署发布统计月报显示,今年4月,南宁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