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立交桥底,非机动车根据指示驶入停车区,“蓄水式”放行模式大幅提高通行效率
长期以来,北湖立交桥底车流量较大,非机动车在早晚高峰期的通行量每小时逾万辆,加上路口直行和左转同时放行,造成该路口通行效率缓慢,机非(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流冲突严重。去年11月,南宁交警部门在该路口推广应用“蓄水式”放行交通组织模式,实施“二次蓄水”。新措施效果如何?昨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蓄水式”放行,让非机动车通行效率提高了50%左右,也最大化地减少了机非冲突。
北湖立交桥底车流量大通行效率低
市民黄女士在北湖北路上班,每天开车途经北湖立交桥底往返家与单位之间。她对该路口的交通状况印象深刻,因为几个方向的车流同时在桥底交汇,直行和左转绿灯同时亮起,同向车流同时放行导致路口交通混乱,且易引发事故。为此,黄女士曾向交警部门提议重新调整该路口的放行模式。
和黄女士有同样看法的市民不少。交警部门在接到市民的反映和建议后,实地对北湖立交桥底的交通进行了研究。
据了解,北湖立交处于快环东西走向的关键路口,附近还有物流中心,机动车众多。另外,每天通过该路口的非机动车流量非常大,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路口通过的非机动车流量最高达10846辆/小时。虽然在各个进口都设置有非机动车道,但路幅不宽,每个放行相位难以满足如此庞大数量的非机动车通行需求,经常出现非机动车排长队,占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的情况。
“蓄水式”放行大大提高通行效率
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研所副所长黄琳介绍,此前北湖立交的放行方案是在不同时段制定了三种放行结构,但驾驶员难以适应。另外,原方案存在对向全放相位,路口东西进口方向左转和掉头机动车较多,直行机动车较少,东西进口直行和左转同时放行,机非车流冲突情况严重。
经过实地调查,从去年11月中旬起,交警部门对该路口重新规划放行,推广应用“蓄水式”放行交通组织模式。
昨日17时30分,记者来到该路口,正值下班高峰期,途经车辆非常多。记者看到,东、西、南三个进口的非机动车等待区划定了两个阶段的待转区,当前方的电子引导牌出现了黄色字体的“请电动自行车驶入停车区”提示时,等候的非机动车进入第一阶段等待区;随着绿色字体“请电动自行车驶入待行区”提示亮起,非机动车进入第二阶段等待区。当绿灯亮起,非机动车就可以通行了。
黄琳介绍,新方案应用了“蓄水式”放行模式后,消除了机动车直行与左转车辆同时放行的冲突,减少了交通事故隐患。
此外,新方案全天时段实施同一套放行结构,避免了原方案存在过多放行结构导致驾驶员不适应的问题。根据该路口的特点,交警部门因地制宜采用“二次蓄水式”放行,大量的非机动车可以提前进入非机动车停车区和待行区,为同方向的右转车辆减少了停车延误,提高了通行效率。“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提高了50%左右。”黄琳表示。
将在民族枫林路口等路段进行推广
“蓄水式”放行,是充分利用路口空间,结合信号控制放行相位的次序,采用交通诱导将非机动车提前引导至待行区,在绿灯放行时非机动车提前启动,从而最大化地减少机非冲突、提升路口通行效率的放行模式。
北湖立交桥底的这种放行模式,在南宁市并不是首例。2016年初,南宁首例“蓄水式”放行交通组织模式在长湖立交桥下进行应用,效果显著,并吸引了外地交通部门前来取经。之后,该模式在民族青秀路口、民族金浦路口、衡阳秀灵路口、亭江立交桥底、青山双拥等多个路口推广应用。每个路口的情况不同,交警部门因地制宜地对各个路口的具体管理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黄琳介绍,未来,交警部门将陆续在民族枫林路口、桃源植物路口等路段,采用这样的放行模式,提高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从而也最大化地减少机非冲突,方便市民便捷出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静通讯员余宴)为推动“美丽青秀”乡村建设第四阶段“幸福乡村”活动的有力开展,青秀区对标目标任务,组织学习、...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