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丹丹和合议庭成员讨论案情本报记者 周志英 摄
身披法袍,手持法槌,运用法典裁决判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法官就是法律的代言人,而对于法官而言,这份承载着正义和信任的重任,是如此的沉甸甸。他们的工作,既神秘却也平凡。众多的法律从业者,以身捍卫法律尊严,共同守护我们的法治建设,守护社会公平正义。昨日,记者走进南宁铁路运输法院,近距离了解一名基层法官的一天。
当天,记者来到位于南铁巷子里的南宁铁路运输法院,这个法院在上个月被评为“全区优秀法院”。作为一个基层法院,它和很多基层法院有所不同,它曾经专门受理运输和租赁合同纠纷,如今,它又有了新的使命,那就是专门受理以自治区本级、南宁市本级行政执法部门为被告的一审行政案件,也就是俗称的“民告官”案件。
上午:耐心高效审理案件
我们要采访的主人公叫蓝丹丹,35岁的她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在外地法院工作了8年,2015年11月调入南宁铁路运输法院,现任该院审判监督庭员额法官。入院以来,她连续三年被评为院里的先进工作者并受个人嘉奖,还是全区百名岗位能手。
昨日8时,蓝丹丹准时来到单位,这一天她要审理一起行政案件。在办公室里,蓝丹丹简单处理了一下手上的文件,马上和助理、书记员沟通当天的工作进度,安排接下来的工作。
8时50分,蓝丹丹披上法袍,和两名陪审员出现在审判席上,此时出庭人员已悉数到位。该起行政案件是典型的“民告官”,原告是一家企业,其员工思某在回家路上遇车祸身亡,家属申请工伤认定成功,但企业不服,故将区、市两级人社部门诉至法院,请求撤销人社部门关于思某的工伤认定。
庭审中,蓝丹丹表现出极大的耐心,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双方表达己方观点。遇到代理人“跑题”的发言时,蓝丹丹会及时引导,让对方回到主题,直接说重点。
将近一个半小时的庭审,经历了庭审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终于接近尾声。听完各方陈述,蓝丹丹宣布休庭,案件还需经合议庭审议再宣判。
庭审结束已将近12时,蓝丹丹抱着两大摞案卷回到办公室。才坐下不久,她又要到旁边的会议室与两名陪审员就刚才的案件合议,听一下合议庭成员的意见。
不知不觉间已过了下班时间,蓝丹丹到食堂吃午饭后,抓紧时间眯了一会,以保证下午的工作效率。
下午:不辞辛苦寻人送材料
15时,原定还有一个行政案件要开庭,不过由于被告机构改革,蓝丹丹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明,并随时了解机构改革进展,确保在行政职权确认后立即进入审判工作。
这个工作大概占用了半个小时。15时30分,蓝丹丹和法官助理要出门,“给一名案件第三人送达应诉材料”。为了不被堵在路上,蓝丹丹选择了电单车出行。很快,他们到达目的地西乡塘区义忠街44号。遗憾的是,该处已拆迁,蓝丹丹和助理通过询问附近居民以及到街道办查询找到户主的新住址,并联系上户主,应诉材料得以顺利送抵对方。
此时已经将近16时30分,蓝丹丹和同事又急忙往院里赶。回到会议室,她和院里的领导、同事还要开一个内部讨论会议,讨论近期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这个案件,他们肯定是收到材料了,只是现在在装糊涂……”讨论的氛围比庭审现场要轻松一些,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为解决“疑难杂症”寻找办法。在蓝丹丹看来,这样的机会很可贵,能和同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会议结束已是17时30分,下班时间到了,但蓝丹丹还有一份案件判决没写,这意味着工作还要继续。这一天的工作接近尾声了,但作为一名法官,她知道,自己要做的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学习与进步,将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2018年3月,为适应铁路运输法院案件管理的变更,她作为院里办理行政案件的主力被派驻西乡塘区法院学习。短短一个月,她充分利用观摩庭审、翻阅案卷、学习撰写行政裁判文书等方式,迅速提升业务能力。
“每次开庭坐到审判席,我都提醒自己,要忠于头顶上的国徽,对得起身上的法袍,守护好法律的正义和人民的期盼。”
新闻推荐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嘉和城校区的孩子植树后挂上心愿卡。▲南宁市月湾路小学三(1)中队全体师生在月湾操场开展“播种希望我...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