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梁莹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数达2780万人,其中0至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13.7万人,每年新生听障儿童2至3万人。
如何呵护耳朵,呵护听力?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3月1日、2日,南宁多家医院相继举办主题义诊活动,向公众普及与听力相关的知识和政策。
年轻人,别把噪音当享受
3月1日上午,自治区人民医院举办“爱耳日”义诊活动,吸引许多市民前来咨询。专家表示,青年群体开始被听力下降所困扰。
由于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平时不健康的用耳习惯正慢慢侵蚀着青少年的听力,导致不易察觉的高频听力损失,这会对青少年的学习及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副主任瞿申红曾经接诊过一位20岁的年轻患者。这位小伙子每天晚上戴着耳机听英语,常常听到自然睡着,这样的习惯大概持续了2年时间,一直到出现频繁耳鸣后,他才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测,他的内耳听觉细胞已经受到损伤。
这种内耳听觉细胞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专家提醒,对于噪声性听力损害,预防最为关键。青少年应提高爱耳护耳的意识,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用耳习惯,提醒并减少噪声暴露。在自我保护方面,尽量减少到电动游乐场、KTV的机会,听耳机应该遵循“两个6”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总音量的60%,持续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高危人群,请预防耳聋风险
据统计,在我国存在听力障碍的人群当中,因为意外而造成后天失聪的占80%以上。
哪些是耳聋高风险人群?专家表示,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曾有过其他耳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患有慢性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的人群,都可能因为不注意保护而造成后天失聪。
根据耳聋发生的病因、患病人群,可以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如果家族中有耳聋成员,要引起重视,可进行耳聋基因诊断确诊是否为遗传性耳聋,以采取措施避免其他成员出现耳聋。同时,要积极预防和治疗中耳炎。防止污水、异物进入外耳道,不要随意掏耳,注意耳部卫生。一旦发生中耳炎,及时就医。
对于老年人来说,要有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预防老年性耳聋。此外,要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预防药物性耳聋。
贫困患者,可获国家救助
今年全国爱耳日的活动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
3月2日,广西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耳保健与听觉言语康复分会联合广西残联,组织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0家成员单位、康复单位及爱心企业,在南宁市举办大型公益义诊活动。3月3日,医科大一附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举办开放日活动,首次面向大众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现场直播,进行耳聋相关疾病的免费咨询、免费人工耳蜗调机及维护,助听器的验配及咨询活动等。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力组组长陈平介绍,听力残疾危害严重,但并非不可治疗,患者可选择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等诊疗方法,并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听力障碍康复,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正常参与社会的目的。
目前,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助听器、人工耳蜗等会造成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此,自治区听觉言语康复中心副主任韦波表示,我区有一系列听力残疾救治制度和各种项目。活动中,专家对新版《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进行了专业解读,具有我区户籍或居住证、持有残疾证或定点评残机构诊断证明的0-17岁听力残疾儿童,可申请获得免费康复训练服务,不低于每月0.16万元/人的资金救助等项目补助。
专家提醒,新生儿出生72小时左右,应接受听力筛查(初筛),0至6岁的儿童每年均应该接受儿童保健机构的听力筛查。通过医学检查,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和康复训练,能使绝大多数听障儿童显著改善功能,与健听儿童一起上学、就业,从而有效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叶祯通讯员梁妮蓝东圣)好消息!南宁市高新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日前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双创支撑平台专项20...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