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贤苗圃沃柑种植示范基地。本报记者叶子榕 摄陆日锋(右)与广西金沃果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海生交流种植情况。本报记者叶子榕摄
“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西乡塘区围绕“富民”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区,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优质产业,创建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产业富民”专项活动,结出丰硕成果。
产业兴旺“路子”多
春节临近,年味更浓。坛洛镇同富村脱贫户卢宗宁邀请亲朋好友到家中做客,特地准备了土鸡、土鸭等丰盛家宴,分享“发家致富经”,谋划开春农事。“我家有20亩地,其中10亩流转给广西铭和农业公司,租金就有1万多元。我还在公司打工,月收入3000元。我学习了柑橘种植技术,10亩茂谷柑长势良好,真是顾家务工提技‘三不误’。去年我家已脱贫,全家老少欢喜过大年!”卢宗宁脸上洋溢着喜悦。
同村的一对“姐妹花”廖秀平、廖玉相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领头羊”。2013年,廖氏姐妹白手起家,创办了富贤苗圃沃柑种植示范基地,种植沃柑和红心蜜柚,培育种苗,一步步做大做强,如今种植面积达1206亩,年产值达450万元。2017年,姐妹俩成立了广西金沃果农业有限公司,公司集产、育、销于一体,通过“互联网+”把产品远销京津地区。2018年,该公司产值450万元,解决58名农民的就业问题,吸纳20名贫困户人员,每户增收2万元。
村民们努力逐梦,也离不开村“两委”的示范引领,用“小块地”书写脱贫攻坚“大文章”。
“以前耕地分布散乱,常有人为界限问题闹出矛盾纠纷。田块多田埂多,拖拉机派不上用场,只能靠人工,效率低下。”同富村第一书记陆日锋说道。
去年1月,村“两委”经过集体深入讨论,召开村民会议,进村入户沟通、听取意见,认识到“脱贫致富,土地先行”并拿出可行性方案。不到半年,该村就迅速完成3000多亩土地“小块并大块”分地工作,原本散乱的耕地摇身变成千亩连片良田,成功吸引了6家实力企业流转土地,发展沃柑、生姜等特色产业种植。
一个小村庄正在书写产业兴旺大故事。这仅仅是该城区产业富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西乡塘区挂牌成立西乡塘区柑橘产业联合会,发展会员73家、柑橘种植户50多户,打造产业联盟“巨无霸”,实现“抱团”发展,推动柑橘生产“五化”发展;凝聚力量,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9家、新增24家。
此外,西乡塘区村村均落实1个以上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扶持林下养殖、立体循环养鱼、生态养殖龟鳖、绿色养殖肉鸽等生态规模养殖;火龙果、葡萄、西红柿、香葱等特色果蔬种植遍地开花;电子商务服务进村入户,通过线上销售,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村集体“钱袋子”鼓起来
群众腰包鼓了,更要鼓起村集体“钱袋子”。
坛洛镇富庶村森林资源丰富,村委发挥靠山吃山的优势,使资源变资产。村委盘活8000多亩村集体生态公益林,每年可获得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助金11万元。这片“绿色海洋”鼓起了村集体的“钱袋子”。该村还通过入股企业,使得资金变股金,利用扶贫资金入股富庶百香果农业公司。2017年初,该公司流转3100亩土地建立“双高”甘蔗基地,建成了金光糖厂蔗区最大连片种植区,每年股份分红增加收入5万元。
近年来,西乡塘区柑橘等特色水果产业迅猛发展,然而冷链加工物流集散成为短板,建设一个以特色水果采收冷藏加工处理及物流集散为功能的特色水果物流园势在必行。富庶村抓住机遇,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具备储存保鲜功能的大型冷库拔地而起,预计年租金可达20万元以上。“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万元,2019年有望突破80万元。家底夯实底气足,彻底改变‘富庶不富’的窘境。”该村第一书记江涤说道。
西乡塘区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开花。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深挖现有资源价值,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引进产业项目,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方式,大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50个村全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以上、34个行政村收入超3万元、20个行政村收入超5万元、15个行政村收入超10万元。
“三农”插上科技“金翅膀”
元旦过后,广西农科院蔬菜所副所长王益奎来到双定镇秀山村起源合作社蔬菜基地田间地头,给菜农讲解“订单蔬菜”病虫害预防等技术,受到菜农的热烈欢迎。
起源合作社蔬菜基地的蔬菜质优、价高、收益好,正是得益于专家们“下田式”“上门式”的科技帮扶。该基地与广西农科院蔬菜所达成科企联合单位,展示推广水果玉米、红薯等新品种,改变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弊端。该基地还始终坚持“倡导无公害种植,提供绿色安全蔬菜”宗旨,做优特色果蔬品牌,打造市郊“菜篮子”基地。
“去年我的基地经济收益达150万元,其中‘订单种植’效益30万元。有了科技专家作为坚强后盾,我将继续扩大‘订单种植’面积,今年初试种100亩,到年底将全力扩大至上千亩。”基地负责人刘庆营信心满满地说。
西乡塘区依托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农学院等科研力量,组织成立蔬菜、果树、养殖三个产业扶贫小组,选派12名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开展“上门式”“下田式”技术指导。同时,通过“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技术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激发农村人才活力,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200名,指导培训农民1650人次。通过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使柑橘、香蕉良种覆盖率达100%,技术应用面积达18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3.8万亩。
新闻推荐
南宁爱素坊素食馆6家店凭空消失 许多消费者预存款都没用完,参与众筹的股东也一筹莫展业内专家:素食餐饮较难盈利,千万不要盲目投资
爱素坊航洋店公告。网友供图今报记者雷小琴实习生韦尚鑫几年前,南宁兴起吃自助素食的风潮,消费者只需花费十几二十元,就能享...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