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事说理
致远
据《南宁晚报》报道,1月7日上午,全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主题宣传周在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启动。据悉,专项行动将围绕重点对象、重点品类、重点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检查,其中,重点检查的品类为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等农村消费量大的食品品类。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泛滥,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近年来,对农村市场上“李鬼”横行的控诉,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掀起一波讨论热潮。尽管有关部门时常组织各种打假行动,然而一段时间之后,“李鬼”们又卷土重来。
泛滥的劣质食品严重威胁着广大农村群众的健康。春节将至,又到了采办年货时间。2018年底,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国家六部门宣布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力争在春节前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我区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拉开了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行动的大幕。
治病讲究对症下药,解决农村“李鬼”产品横行问题也一样。只有找到问题症结,抓住问题根源,才能有的放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应该说,假冒伪劣商品并不仅限于农村,但相对而言,假货在城市中的存在更为隐蔽,也有着更高的“技术含量”,大多凭借几可乱真的高仿欺骗消费者。而在农村地区,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却是以一种明目张胆的姿态“强势”存在,堂而皇之地亮明自己的“山寨”身份。像“大个核桃”“康帅傅”“王老古”这类笑话般的仿冒食品,绝不是真的欺负人们无法识破其拙劣骗局,事实上,正是农村现实的市场需求培养了“李鬼”们的强烈自信。
生产销售场所分散、市场监管力量薄弱、消费者辨识能力不足,客观上都助长了农村市场的假货泛滥,但这些恐怕都不是问题的核心。农村消费者对廉价商品的现实需求,才是他们购买假冒伪劣的最大原因。
由于对山寨食品的危害性没有确切认识,而这些劣质食品又价格低廉,且口感味道与正牌商品虽说有差别,但也没有差到绝不能接受的地步,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广大农村消费者来说,“价廉物美”的诱惑难以抵挡。
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专项整治、加强市场监管等措施,采取的是“堵”的策略,这些方式的确可以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要真正解决农村“李鬼”产品横行的问题,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从供需两个方面挖除假冒伪劣的生存土壤。
一方面追根溯源,增大对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引导食品加工企业生产健康、合格的食品,让真正价廉物美的食品商品占领农村市场;另一方面则要从需求端入手,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假冒伪劣食品的严重危害,使农村消费者主动拒绝假货,自觉自愿地抵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新闻推荐
2018年,南宁市110报警服务台共受理群众报警142.49万起 日均来电4000个 无效警情占三分之二
同学们参观南宁市110指挥中心了解接处警工作流程本报记者宋延康摄■本报记者梁静通讯员李毅今年1月10日,是全国第33个“11...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