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寒地冻中,一氧化碳又来张牙舞爪了。就在元旦晚上,南宁一对夫妻在家里关着门窗烧炭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幸好妻子内急醒来,发觉自己头晕无力,无法站立行走,只好打电话求助家人。医护人员及时赶到,经过一夜医治,两人身体已无大碍。(《南国早报》2019年1月3日报道)
炭火燃烧之时关闭门窗可能引发一氧化碳中毒,燃气热水器安装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经过多年的警示宣传,这样的概念在多数人心中应该是建立起来了。然而,每年入冬仍不断有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发生,除了侥幸心理与疏忽大意以外,一部分人对“一氧化碳中毒”的“半懂不懂”恐怕也是不应忽视的凶手。
有些人认为“一氧化碳中毒”的“一氧化碳”也会有生活用燃气一样的刺鼻气味,因而放松了警惕。其实,钢瓶里装的是液化石油气,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也就不会有液化石油气那种人为添加的刺激性气味,因此难以察觉。
放宽视野就会发现,生活中人们可能接触到的“不科学认识”又何止于“一氧化碳有气味”呢?孕妇穿“防辐射服”防辐射、热水分解黄曲霉素、火疗祛病强身……一些人半懂不懂,无良商家大肆炒作,部分自媒体胡编乱造,信息时代似乎并没能自动增加“信”息,反倒是些不靠谱的东西大行其道,扭曲认知而害命,人们应该小心提防才是。
误区即是危险区,要缩小危险区就要用正确全面的认知来挤掉错误的、片面的认知,这方面就有赖于科普工作了。也许是因为真理往往很朴素,科学的知识也其貌不扬,不太吸引眼球,所以科普工作之“有待改进”倒也并不奇怪:许多媒体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精力,宁愿去做“生活服务类”的“厨艺贴士”;就连部分科普工作者也常常知难而退,转而追随媒体、受众的“猎奇偏好”。这些当然不是“守土尽责”。
因此,科技文化卫生部门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职责范围并不止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医疗管理,而是应该把普及科学知识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做,组织协调好所在区域的科普工作,毕竟,从长远来看,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意义绝不亚于一两项科研成果、专利发明。
新闻推荐
逆行撞出租车伤三人肇事司机报警后逃逸 事发当天下午就被捉拿归案
出租车车头严重受损。视频截图扫一扫,看事故现场视频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王艳群通讯员周达叶)1月4日,一段车祸视频在网上流传...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