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覃星星雷嘉兴
“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常放。”十二月的南疆天气虽已渐凉,但壮乡首府南宁的园博园却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游览。6日,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南宁开幕,“冬季看园博”在这里成为现实。
本届园博会以“生态宜居园林圆梦”为主题,共设展园80个,其中中华城市展园44个、东盟园10个、丝路园9个、广西园1个、设计师园5个、企业展园11个。园博园建设本着“不推山、不填湖”的理念,不大拆大建,在充分尊重现状地形地貌、山形水系的基础上,突出“生态园博、文化园博、共享园博”的特色,成为荟萃国内外园林精华,兼具壮乡特色的园林景观。
走进园博园的东侧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罗汉松园。漫步园中,草香沁人,郁郁葱葱的罗汉松挺拔舒展,迎接八方来客。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展园过去曾是废弃的洼地。
“这原来到处都是杂草,堆满了建筑垃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张景华说,在设计展园时,设计师们把生态治理与植物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践行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理念。
园博园七彩湖景区碧水环绕,岸边绿影婆娑。“这一片原来有七个矿坑,我们尽量不对其进行改造,更多的是通过一种修复的方式,保护其生态状况。”北京林业大学教师、南宁园博园七彩湖景区设计师刘通说,过去一片荒废地如今已成为国内独具特色的矿坑采石场生态修复示范园。
张景华介绍,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园博园建设全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注重生态保护。本着低影响开发的建设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对现有的山水格局进行保护和梳理,园内40%地形地貌和45.2%林地植被在规划中予以保留。在建设之前,工作人员对园址内两千多株乔木进行了普查,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调整方案予以保护。
与此同时,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园博园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设计师充分将“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理念融入设计中,着力建设智慧型海绵园区。园区西侧“芦草叠塘”景观由19个鱼塘连通形成整体,结合乡土水生植物,打造百草丰茂、水塘层叠的生态净化系统,实现截污保水的作用。
通过生态保护、矿坑修复、海绵规划等策略,园博园实现生态功能的最大化,充分展示出人文与自然、城市与生态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作为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的园博会,园博园的建设凸显壮乡文化特色。在广西展园,壮锦、绣球、铜鼓、干栏式建筑等壮乡文化特色元素随处可见。在充分感受壮乡风情的同时,游客们还可以参加展园内举办的民族风情活动,了解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和稻作“那”文化。“这个场馆很能体现壮乡的独特魅力,其他不少展馆也开展了不少体验活动,非常有意思。”刚参加跳竹竿舞的南宁市民黄晓说。
本届园博会还首设了东盟园,邀请东盟国家的10个代表城市参展。10个展园环抱着东盟友谊馆,形成了室内展示——室外体验的东南亚风情景观区,集中展示东盟十国知名设计师的原创作品,原汁原味地呈现东盟园林景观及特色文化。
“这是我第二次来广西,能在这里看到家乡元素特别开心。”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嘉宾迦彦达拍照后一脸兴奋。
本次博览会邀请了“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及园林知名国家参展,设置了9个相关展园,凸显广西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地位,以国际化的视角诠释“生态宜居园林圆梦”的办会主题,体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多领域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深厚友谊。
“园博会开幕式还邀请了相关展馆的外国设计师团队参加,中国设计师可以跟国外的设计师加强交流。”南宁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蓝岚说,园博会为中外园林文化和设计理念交流提供了平台,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在这里交融,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
新华社南宁12月7日电
新闻推荐
我国积极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到2020年拟建成两万个国家森林乡村
新华社南宁12月5日电(记者何伟于文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5日表示,我国将以建设森林乡村为载体,持续加大乡村绿化...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