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 武鸣新闻 隆安新闻 马山新闻 上林新闻 宾阳新闻 横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南宁新闻 > 正文

跑船跑车跑销路 扶贫济困热心肠 扬美村“八姑”既是非遗传承人,更是带头致富的热心人

来源:南宁晚报 2018-11-28 06:32   https://www.yybnet.net/

“八姑”梁彩丽(左一)与贫困务工人员一起整理加工黄皮果本报通讯员郭超前摄

在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说起“八姑”无人不知,村中无论老小都亲切地喊她“八姑”。

八姑全名叫梁彩丽,是土生土长的扬美人。她颇有生意头脑,年轻时在村里开小卖部,后来家族经营跑船生意,八姑不怕吃苦,扁担一挑就往船上走,跟着丈夫跑船闯出了一条致富路,还把村民的农特产品卖到了城里,也把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带到了扬美古镇,推动了扬美旅游产业的发展。

头脑灵活 跑船打开农特产品销路

上世纪80年代,从扬美村到南宁市区只能乘船。那时,扬美村的农产品虽然口碑好,但因为交通不便,村民销售途径单一,农产品常常卖不出去。梁彩丽脑子一转,“把乡亲们的产品卖到市里去”。说到做到,她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里的农产品,用船将产品拉到南宁卖。

那时候从扬美村到南宁市区,坐船要4个小时左右,每当船缓缓到达民生码头,梁彩丽顾不上休息,动作麻利地兜起农产品就往水街集市赶。

她性情豪爽又童叟无欺,无论是市民还是小贩都愿意到她那里买货,拉来的东西很快就能卖完。在船上过了一晚,第二天傍晚才回到村里。日复一日,年复一日,虽然辛苦,但梁彩丽甘之如饴。

梁彩丽跑船,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扬美的农特产品打开了销往市区的销路。

1984年,梁彩丽和家族里的兄弟姐妹筹钱,买了村里第一辆农用车,将村里收获的玉米、辣椒、苦瓜、花生等农产品拉到中华路批发市场销售。和跑船时相比,生意规模扩大了不少,销量平均每天有四五千斤,而且还能卖到好价钱。梁彩丽收购不压价,尽力帮村民减轻滞销负担,靠农业养家的庄稼人,通过梁彩丽的帮助日子好起来。

1992年后,市场经济的浪潮也席卷了扬美。通过梁彩丽的宣传,扬美的农特产品被很多外地客商所知,到了丰收季节,开始有外地的收购商来收购农特产品。

这时候,梁彩丽和族人合伙做起了旅游大巴生意。她利用自家经营扬美旅游专线车的便利,免费帮村民将香蕉、黄皮果、芋头等农特产品运到市区的批发市场销售,而她一分钱都不赚,将货款全部返还村民。她卖东西没有私心,行情不好的时候,即便自己的商品卖完了仍在市场继续帮村民销售农产品,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想让村民失望。

不计得失 分享特产制作“独门秘方”

扬美自明清以来就是有名的商埠,“扬美三宝”(梅菜、沙糕、豆豉)更是名扬海内外。近年来,除了这“三宝”,扬美人还自制了木瓜丁、梅子酒、五彩泡椒等土特产,颇受游客欢迎。其中,五彩泡椒是由梁彩丽首创的。

2003年,梁彩丽的女儿拿回一罐同学送的五彩泡椒。梁彩丽尝了几颗,发现味道很好。

梁彩丽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打听到柳州是五彩椒原产地,母女俩坐通宵的火车到柳州,第一次就扛回了1500斤五彩椒钻研做法。她做的五彩泡椒开胃可口,一推出便大受欢迎,每年都能卖出上万斤。

乡亲们看到了,也想卖五彩泡椒,梁彩丽二话不说帮着大家进货,还手把手教大伙腌制方法。如今,扬美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泡五彩椒。一斤五彩椒,毛利能赚几元,这对村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大家心里都很感激梁彩丽。

梁彩丽还是扬美梅菜的传承人。她7岁就跟着姑婆学习制作梅菜,她腌制的梅菜远近闻名。2013年,梁彩丽成了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扬美梅菜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她毫无保留地把梅菜的制作工艺传授给村民,教他们通过手艺创收,改善生活。

任村干部 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

因为表现优异,2012年梁彩丽光荣入党。2014年正值村、社区“两委”换届年,梁彩丽在村民的鼓励下参加了竞选,当上了村妇女副主任。

岗位不同了,但梁彩丽对村民的事一如既往地上心。南宁市家喻户晓的五星志愿者莫丽英和梁彩丽打过几次交道,对她印象深刻,这不得不提今年5月爱心玉米销售的事情。

今年5月,正值扬美村甜玉米采摘期,可让村民们难过的是,外地客商把价钱压得很低,每斤收购价仅0.35元。梁彩丽得知后,决定到城里找爱心机构和认识的企业扩大销售渠道。莫丽英带领的爱心驿站团队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组织爱心企业购买。此外,在城区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下,村民通过“微信平台”推销玉米14万多斤,而且价格提升到每斤1元~1.5元,较好地解决了村里玉米难卖的问题。随后,有些村民说以后不种玉米了,梁彩丽“霸气”地跟他们讲,“你就大胆种,卖不出去,我来帮你!”她的话就像一颗定心丸,让村民觉得特别踏实。

“她这个人,特别热心肠,不计较,一看就是能干事的人。”说起梁彩丽,莫丽英连连称赞。

“女侠”柔情 扶贫助困从不计较得失

村里贫困户杜建强的妻子残疾,而他文化水平也不高,生活过得苦巴巴,一家三口挤在危房里勉强度日。

梁彩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得知有贫困户建房补助政策,梁彩丽开心地找到杜建强,帮他递交申报材料,成功为他争取到5万元贫困户建房补助金。虽然获得了建房补助金,但是杜建强建房的钱仍不够,梁彩丽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积蓄里掏出了5000元替他垫付。

“八姑,我可能要迟些才能赚到钱还你……”杜建强眼眶湿润了,他的话刚说出口,就被梁彩丽打住了。“都是乡里乡亲,我过得好,你过得不好的话,又怎么能实现小康呢?这钱算我的了。”梁彩丽轻描淡写地说。这些话语如一缕春风,感动了杜建强一家。

对其他贫困户,梁彩丽也是能帮就帮。看到有的贫困户有劳动力却不懂谋生,梁彩丽就动员他们去打工;驻村工作队员没有地方住,梁彩丽就主动邀请他们到家里管吃管住。只要有时间、有需要,梁彩丽就陪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和他们一起帮助贫困户。

村里这几年发展旅游业,客人多了很多,很多游客专门来找她买特产,她大方地给游客推荐特色菜和农家住宿。遇到旅店住满了,她就邀请游客住到自己家,管吃管住。梁彩丽热情豪爽,仿佛扬美村的“活名片”,感染了游客,让远方的客人对扬美古镇多了一份留恋。

梁彩丽虽然年近60,但充满活力,做事干脆利落,很多村里的纠纷到了她这里都能迎刃而解。大家觉得,八姑说的话做的事总能让他们心悦诚服。

扬美村党支部书记杨伟洪和梁彩丽是同村乡里,又是同事,说起梁彩丽,他满心钦佩。他说,除了助人为乐和带头致富,遇到村里集资修路或做公益活动,梁彩丽总是最积极的那个,捐款数目也是最多的,“不是她钱多没处花,而是她的心里真的装着村民,想着多为家乡出点力”。

每每得到别人的感谢,梁彩丽总是用她招牌式的爽快笑声回应:“哎呀,都是该做的,有事找八姑就对了,能帮的,八姑都不会不管的。”这样的八姑,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新闻推荐

倡特色教育彰显新风貌 中小学文化建设结硕果

共和路小学全校师生与校友们齐聚一堂,共庆母校华诞。本报记者陈媚摄仁义小学舞蹈社团成员在表演舞蹈《小马奔腾》。(覃...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跑船跑车跑销路 扶贫济困热心肠 扬美村“八姑”既是非遗传承人,更是带头致富的热心人)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