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花婆头套的张月珍和纪念活动照片墙。
【点赞人物】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庙花婆节的第四代花婆传承人张月珍
【点赞事迹】张月珍是邕宁区蒲庙镇红星社区一名普通居民,多年来她一心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花婆民俗文化,发扬邻里互助、崇德向善、不求回报的花婆精神,同时不断丰富花婆节文化活动内容,在她的极力推动下,蒲庙花婆节于2017年11月成功入选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肩挑重任 热爱花婆文化
花婆节是壮族的传统节日。相传在蒲庙镇五圣宫对面的大众码头,有一位乐善好施的阿婆在此卖粥,如碰上穷人则免费施粥。阿婆过世后,乡亲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二蒲庙开圩日举行纪念活动。
花婆的故事在蒲庙镇家喻户晓,也是张月珍小时候常听长辈说起的故事。“自小母亲就带着我在码头卖粥,遇到穷人也免费施粥。”张月珍说,那时候的母亲就是她心目中的花婆榜样,而这种向善互助的精神也影响了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的纪念活动变得越来越冷清,有好些年几乎没有举行活动,张月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花婆民俗文化再不保护起来,就传不了多久了!”老一辈人口里念叨的话深深触动了她。在街坊们的眼中,有着多年从商经历的蒲庙镇商会会长张月珍是个“能人”,有本领做好这项工作。怀揣着街坊的期望,张月珍从2007年开始,挑起了保护花婆民俗文化的重任。
扩大影响丰富花婆元素
“集百家米,祈千家福。”以前每年农历三月十二的纪念活动都很单调,吃完花婆百家粥就宣告活动进行了一半。“传承花婆民俗文化单靠这一碗粥还远远不够,一定要丰富活动内容,才能扩大影响力!”张月珍想到,当地很多的民俗文化也在慢慢消失,“不如把这些民俗文化合理融入到纪念花婆的活动中,一举两得。”
为了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张月珍动用多年来热心助人攒下来的好人缘,成功召集了很多同样有心保护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的伙伴一起帮忙。2008年的纪念活动当天,包括抢花炮、放水灯等十几个传统活动被重新挖掘、展现出来。以后每年的纪念活动都在不断加入蒲庙八音壮鼓展示、民俗风情巡游、舞龙、烧狮等元素,花婆民俗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2011年,张月珍找到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梁红,根据花婆的传说设计花婆形象,填写了“花婆粥”的歌词,从此正式有了“蒲庙花婆节”,蒲庙的历史和花婆乐善好施的善举更加深入人心。
造福社会发扬花婆精神
“不仅要保护传承蒲庙花婆民俗文化,更要发扬花婆精神。”在蒲庙花婆节知名度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同时,张月珍将花婆精神逐渐渗透到乐善好施的小细节中。
对一些困难家庭,张月珍举办免费民俗文化传承培训班,召集贫困妇女、民俗文化爱好者,教授手工花灯、水灯、端午香包、疍家米食等制作技巧,让贫困妇女有一技之长,通过出售手工艺品摆脱贫困。
“发扬花婆精神不能只在节日的时候,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张月珍还以母亲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花婆孝老爱亲活动,联系爱心企业慰问社区困难群众,帮助社区邻里共渡难关。72岁的老人黄婴英赞叹说:“她让我感受到了对老人的关爱和对社会的奉献,很好地发扬了蒲庙花婆精神。”
如今的蒲庙花婆节已成为蒲庙人一年一度的大事,其知名度还在不断提升,“现在正努力申请蒲庙花婆节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月珍说。
本报记者胡明峰文/图
新闻推荐
许多求职者冒雨来到友爱广场招聘会现场。南国早报记者刘冬莲摄招聘求职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刘冬莲)10月15日,广西2018年金秋...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