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兴宁区高峰社区主任李凤玲是市里的道德模范,获奖无数。
本报记者叶子榕摄
【点赞人物】南宁市兴宁区高峰社区主任 李凤玲
【点赞事迹】李凤玲是兴宁区高峰社区主任,从1996年开始,她便加入志愿者队伍,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有需要的人,照顾孤寡老人、资助困难学生上学,把志愿服务贯穿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社区居民赞为“最美主任”。
传承美德甘于奉献
初见李凤玲,是在社区狭窄的楼道里,汗涔涔的她气喘吁吁,“不好意思,我刚才买轮椅去了。”李凤玲擦擦头上的汗,看着记者困惑的样子,她解释说:“小区里有一个老人经常摔倒,生活没人照料,我想买个轮椅给他。唉,一个老人到了这个年纪,身边如果没有亲人照顾会很困难的。”她语气突然变得沉重起来。
一身朴素穿着、一双黑布鞋,瘦小的身躯里仿佛有用不尽的能量,她经常大街小巷地跑,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提供帮助,这就是李凤玲的日常生活。
“其实我一开始不知道志愿者是做什么的。”1996年的某一天,李凤玲路过南宁团市委,不经意间看到志愿者招募的消息,当时,她对志愿者甚少了解,抱着好奇心,她走进团市委询问,从此打开了志愿服务之门,开始了长达22年的志愿之路。
最开始的时候,她为一对年过八旬的空巢老人开展一对一志愿服务,夫妇俩有一个养女远在异国他乡。李凤玲对他们进行多方照顾:每天看望老人,洗衣、做饭、搞卫生,对老人嘘寒问暖,帮老人按摩,处理大小便,脏活累活几乎都干了,体贴周到,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后来,她除义务照顾社区孤寡老人外,还参加了八桂义工、抗战老兵群、蒲公英爱心社、广西阳光公益群等多个爱心社团的活动,服务范围越来越广。她先后获得全国社区优秀志愿者、2011年南宁市第一批优秀志愿者、2014年南宁市五星志愿者、南宁市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楷模、全国孝老爱亲先进个人、南宁市优秀志愿者、南宁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有过疲惫始终坚持
有一次,李凤玲得知拾荒老人黄启亮抱养的孩子黄秋丽因户口原因无法入学,便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她热心联系爱心社团,同时联系媒体和当地政府,经过多方努力,2012年黄秋丽终于上了户口,解决了入学问题。初中毕业后黄秋丽直接去了米粉店打工,李凤玲了解情况后,劝她去学习一门技术。随后,李凤玲又开始帮助她查找几个职业学校的招生信息,最终黄秋丽选择了南宁市一职高西餐专业。就学期间,李凤玲还帮她联系到一位资助人每年资助其学杂费,并且帮她找到兼职,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完成学业。黄秋丽毕业后去了深圳工作,想给李凤玲寄钱以感激她当年的帮助,但被她婉拒了。“能够帮助别人,其实也是我的幸运。”李凤玲无比感慨。
志愿之路总有疲惫,李凤玲曾想过放弃,但最终坚持了下来。做志愿者占用了她大部分的时间,除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社区里大大小小的事还等着她去做。两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李凤玲路过北大桥,看到一位母亲推着一辆电动自行车,车上坐着一个小孩,看起来非常吃力,她便主动上前帮忙。李凤玲告诉记者,也许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那对母子却给了她继续把好事做下去的动力,这让她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无名英雄温暖城市
如今,整个小区的人几乎都认识她,大家遇到困难都喜欢找她商量解决。一个和她认识了20多年的老朋友庞仁端先生,也是一名志愿者,说起对李凤玲的评价,他语气坚定地说出一个字:“好!”虽然只有一个字,但语气里有着不容置疑的意味。“一百个赞都不够的。”另一位居民在一旁急忙补充。“她太好了,真的,好到找不到词来形容了,她是最好的主任!”居民夏翠珍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曾照顾无儿无女的抗战老兵周仕源整整10年,曾帮身患乳腺癌的五保户黄桂娇买菜买药,曾为不幸脚受伤的老人陈秀球找医生治疗,也曾为社区打扫卫生……大大小小、在人们看得到看不到的事情里,她一做就做了20多年,“我会一直做下去的。”她语气坚定。
志愿者是无名英雄,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这座城市,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南宁是个有温度的城市。为李凤玲点赞,为热心南宁人点赞,也为无数志愿者点赞。
本报记者史梦婷
实习生杨雨芙
新闻推荐
□小通讯员吴劲乐(南宁市仙葫学校)听说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我期待很久,梦想像坐时光机一样,穿越到秦朝去...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