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华展示礼服上的壮锦图案 范丽华展示壮锦竹笼织机的操作方法 范丽华展示自己用壮锦设计制作的外套 范丽华身上穿的衣服、手上拿的包包,均为获奖作品,是她和谭老师共同创作的。
■当代生活报记者农芝文/图
核心提示
她正处在25岁的青春年岁,但和众多年轻女子不同,她的日常没有娱乐,没有无聊消遣,没有玩乐打闹,很少交友聚会。她全身心扑在搞设计、织壮锦、做手工上,她想把传统的手工艺学精学透,让传统和时尚融合,让更多人爱上传统服饰和民族织锦。为了心中的梦想,范丽华毕业后一直为此努力。2016年至今,跟随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谭湘光学习多年,年轻的范丽华已获得不少殊荣,而她追逐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止。近日,记者在位于南宁市仙葫大道上的谭湘光工作室对范丽华进行了采访。
1从小喜爱乱改衣服
大学开启专业学习
范丽华的老家在桂林市临桂县,她长相清秀,双眼炯炯有神,说话轻柔细语,却有着坚定执着的劲头。
范丽华告诉记者,她从小喜欢缝缝补补的手工活,初中时从课本接触到一些民族刺绣的图案,就自己拿针线在白布上绣,虽然毫无效果,但乐此不疲。高中时,她经常自己动手改衣服、缝衣服,在衣服上加点新花样。“当时就想学这方面的知识,后来就报考服装设计专业了。”范丽华说,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读书期间,她通过“校企合作课堂”认识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谭湘光,“谭老师在我们学校有工作室,经常辅导学生设计制作服装,并引导学生将民族元素融入设计中,那时我就非常崇拜她。”
大学专业学习让她爱上服装设计,谭湘光的实践教学,让她对织锦工艺着迷,也惊叹谭湘光老师将民族元素和时尚设计相结合的做法。毕业后,家人希望她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范丽华决定跟随谭湘光老师做学徒,学习织锦工艺。“她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只要真心喜欢,我都愿意教。”谭湘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2大师手把手教导
吃苦好学的她崭露头角
“我毕业后一直在工作室跟着谭老师学习,我觉得我非常幸运。”范丽华说,谭湘光老师今年63岁,从事织锦工艺40多年,2006年被评为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能跟这样高水平的老师学习,她只想抓住每分每秒。
学习织锦工艺,主要靠动手。范丽华说,谭老师每个星期会手把手传授她织锦的技法,然后她就每天重复学习、训练,直到掌握。“织锦不仅考究工艺技巧,也要看眼力、手力、腰力和耐力。”范丽华指着工作室中的壮锦竹笼织机对记者说,织锦的机子各地有不同,但目前她主要学习竹笼机的使用,织锦时要将壮锦的一端固定好套在腰上,然后边织边提花,不同颜色的线密密麻麻分布,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稍不注意就走错线,就得拆了重来。且不同的花色对提花的要求难度不同,每天最多能织10厘米长。在没学习织锦前,她并不知道那么难。“因为爱好,也因为不能辜负谭老师对我的期望。谭老师几十年如一日辛苦努力,才成为中国工艺大师,她希望我也能吃苦坚持,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范丽华说,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因为刻苦努力,范丽华已学会万寿花、蟒龙纹、四福捧花、龙凤纹、小燕纹等壮锦各种花色的织法。加上有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又勤于思考、巧于动手,范丽华和谭老师共同创作的多款服饰分别获得2016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金奖、2017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创作工程精品奖。
3埋头搞设计
她想让更多人爱上“壮锦”
范丽华说,以前学习织锦,只是个人的梦想。但现在她把这当成了一种使命。
“谭老师的教导和影响,对我改变很大,她已经60多岁,但每天都把工作安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周末。不是在织锦企业上班,就是在学校教学生民族织锦工艺,还经常参加各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和展览。”范丽华说,谭老师在传承和发扬民族织锦工艺的热情和执着深深感染了她,所以她也给自己定了“长远梦想”。
为了梦想,范丽华每天早上6时起床。然后开始画图纸,搞设计,动手缝补、织锦,挖掘灵感,日常中一旦迸发出想法,她马上动手裁剪制作。“除了外出学习和交流,基本上都在工作室,晚上回家也是在裁缝或搞设计制作。”范丽华身上穿的衣服,一年四季各种款式都是她设计制作的。记者看到,这些衣服款式时尚、面料舒适,壮锦元素点缀得恰到好处,日常穿着也不显得突兀,反而因为独特的设计而博得回头率。
“现在我们设计制作的家居饰品、生活服饰、时尚配饰、围巾、包包,都非常受欢迎。”范丽华说,在他们设计的很多产品中,民族织锦元素只是点缀而不是主打,传统和时尚结合得恰到好处,可满足人们日常需求而非节日庆典才能用得上,他们现在在淘宝开有网店,每天都有订单,在朋友圈也分享销售,吸引了很多老顾客购买。
“下一步,我想对服饰进行升级,让民族服饰进入高端市场。”范丽华说,只有大家广泛接受,民族的东西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想在面料和款式上提升,用壮锦元素设计高定礼服,在织锦时使用蚕丝作为线料,不仅美观,而且高贵,富有特色。我正在往这方面努力。”
新闻推荐
地下水管破裂 500米路面水流成河事发南宁市友爱济南路口,数家商铺被泡 水务公司称会在停水期间不间断给居民送水
?济南路新济南东农贸市场附近的路面积水不退,市民涉水通过。今报记者邹财麟摄今报南宁讯(记者邹财麟)6月17日下午6时40分,南...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