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静
写教学日志的习惯,中兴小学副校长黄菁菁已坚持了18年。泛黄的教案本上,记录着她的教学足迹。在18年的教学摸索中,她的教学观念也发生着转变。如今,她更重视对学生课堂上的引导,在她看来,“老师就像是厨房里提供工具和食材的那个人,如何做好一道菜,还需要学生亲自操作完成”。
18年坚持写教学日志的老师
黄菁菁的教学日志有长有短,有的是教学心得,比如:如何通过课堂引导,打开学生们的思维阀门,得到意外的答案;有的是教学反思,比如:在备课中遇到的困惑,向其他老师们请教的结果,等等。
随着教龄增长,黄菁菁的教学体会越来越多。如今的她,更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以及在互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她说:“作为老师,一定要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
18年来,伴随着教学日志一同成长的,还有她的教学观念。过去,黄菁菁认为,老师的职责是带领同学们学习;而现在,她认为,老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她将课堂演绎成了“探案”过程
黄菁菁教的是数学学科。在她的课堂上,动手操作、猜测、推理、探索并存,师生们会一同探究数学公式究竟是如何推导而成的。在孩子们的眼中,这样的课堂引人入胜,就像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探案”的过程。
这是一堂关于“圆的面积”的数学课。黄菁菁并没有教授同学们背诵数学公式,而是直接跳过了公式,向同学们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激发了同学们探究的热情。
“学情的把握是关键。”黄菁菁说,在学习新课之前,尤其是概念课,她会对同学们进行学情调查。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在课前已通过自习,对公式内容有了了解,但是真正探索知识的本质,则需要老师的引导。
课堂上,黄菁菁引导同学们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最终推导出了圆形的面积。并通过课件展示,让同学们了解了圆平均分成无数等分,曲边就趋向于平边的原理,从而传递给同学们一个“极限”的数学思维。
一堂课结束,同学们早已经将圆形面积公式记在了脑海里。在黄菁菁的课堂上,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掌握数学思维,并将之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名师简介
黄菁菁,兴宁区中兴小学副校长,南宁市教学骨干,南宁市肖炜清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扎根教学一线18年,坚持撰写教学日志20余万字,曾荣获广西小学数学教师录像课比赛一等奖、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等荣誉。
名师对话
Q1:您在写教学日志时,会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A: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反思,二是对教材的理解,三是在课堂中对课标的渗透。
Q2:为何写教学日志能坚持18年?
A:老师就像习武之人,如果得到名师点拨,成长会加速。我很有幸成为南宁市肖炜清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室的研修期间,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除了靠外力,还得靠自己的修炼。在修炼的过程中,我觉得教学日志很能发挥作用。每次翻阅笔记,当时授课的误区、心得都会又一次浮现在眼前,从中不断得到提升。
Q3:关于课堂教学,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什么?
A:上课前,要把握学情;上课时,要站在学生角度设计问题,进行教学。有的老师会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课上不好,是学生不配合。其实问题出在老师身上。作为老师,需要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
新闻推荐
地铁里, 你遇到过哪些感动的人和事? 南宁晚报联合南宁轨道交通集团等开展“寻找最美地铁乘客”活动
本报讯(记者王志鹏通讯员吴一鸣)乘坐地铁,乘客晕倒众人主动上前帮助,直到车站工作人员到场接手;乘客捡到装有3000元现金的钱包...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