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8年高考
编者按:为期两天的高考结束了。今年广西的各科考试难易度如何?哪一科的难度更大一些?老师们怎么看今年高考题的变化,能给明年的考生提供哪些借鉴?6月8日、9日,南国早报记者分别采访了南宁二中、南宁三中部分资深教师。
点评人:南宁三中语文高级教师周洁
今年的语文试题总体上稳中有变,难度适中,阅读题的文本选择广度有所拓宽,语言文字运用的考点呈现“浓缩”特点。试题中似乎显示出一些改革的新趋向,值得注意。
往年阅读题的文学类文本,多是反映社会百态的世情小说、战争小说及散文等。今年的题材出现了科幻小说,这是以往高考没有出现过的。这篇科幻小说文本,是从刘慈欣的《微纪元》中摘录的。《微纪元》以现实中的科学理论为基础并搭建小说架构,讲述地球不适合生存后,人类在寻找适合生存的星球或空间时所发生的故事。该文本很有未来感和科技感。阅读面广的学生对此不会感到陌生,但它可能会令阅读面较窄的学生有些措手不及。
有关这篇文学类文本的题型也较为新颖。其中一道主观题,要求结合文本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这种“谈谈”题型,有些类似小论文的形式,主要考查考生的开放思维与认知事物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深度。
此外,古代诗文阅读,继续侧重对传统文化、优秀精神启迪的考查,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而在第15题:“一般认为,‘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结合诗句说明理由”,考查的是多角度理解的能力,需要予以重视。
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比较大的变化是,考点呈现出“浓缩”的特点,虽然考点不变,但考查的效率提高了。以往,一道题可能只考查语病或者成语、补写句子等单个考点,今年给出一段文字,用3道题就覆盖了大部分要考查的考点,剩下的题目可以考其他考点,题型设置上可以做到更加多样化。
高考试题是调整学习和复习方向的重要风向标。从今年的试题看,对于常规考点,考生仍要扎实掌握,阅读方面要适当拓宽广度和丰富性。此外,以往多是将一篇文章分解来阅读理解,以后可能要在把握文章整体主旨上多下些功夫,既见“树木”,也要见“森林”。教学上,在高一、高二阶段,就要给足学生阅读课时间,读后最好能设置讨论、分享环节,提高对整本书主旨的领会能力。此外,考生反映今年的阅读文本比往年的要长些。曾有专家表示,未来的高考语文改革力度会很大,可能让考生做不完题目。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动向,以往要求考生做对题目,以后可能要求做题目要又快又准。
(刘冬莲采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史小辉)6月9日,市长周红波率队检查黑臭水体治理情况时强调,要主动担当压实责任、直面问题立行立改,切实把各项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