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有了销路,瓜农喜笑颜开瓜农正将冬瓜装上收购商的车
“辛苦了近半年,眼看着成熟丰满的大冬瓜无人问津,很心痛。”眼看着瓜藤都枯萎了,可还是不见有客商来收购,良庆区南晓镇的瓜农们心急如焚。
从今年9月份开始,南晓镇的黑皮冬瓜就进入了收获时节。然而,瓜农却遭遇了“丰收不增收”的窘境,冬瓜大量滞销。南晓镇政府了解情况后,当即帮瓜农“跑腿吆喝”拉订单找销路,并积极联系区内外企业,开展黑皮冬瓜认购签约,超3000万斤冬瓜被认购。昨日,记者来到南晓镇调查走访发现,虽然目前冬瓜的价格仍然偏低,但销量已经开始逐渐恢复正常,近5000万斤的总产量预计本月底全部收购完毕。
五千万斤冬瓜滞销 瓜农发愁急盼销路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虽然今年种植的黑皮冬瓜色泽好、个头大、产量高,但对良庆区南晓镇众多瓜农来说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冬瓜的销路不好。
得到冬瓜大量滞销的消息,昨日中午,记者来到良庆区南晓镇种植黑皮冬瓜较为集中的雅王、那敏村一带调查走访。沿路上记者看到,村道两边的瓜地里,密密实实地挤满了架子,架上倚挂着一个个壮硕、浑圆的大冬瓜,的确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看着令人心花怒放。
“丰收不增收,今年冬瓜的销路难呀。”当记者提起冬瓜滞销的事,村民们大都面露苦色。原来,受供求、天气、管理等因素影响,加上周边及外地冬瓜大量集中扎堆上市,导致冬瓜的收购价格一路下跌,南晓镇的黑皮冬瓜大量滞销,瓜农为此愁眉不展。
“往年的这个时候,黑皮冬瓜的销售早就接近尾声了,但今年,大多数的瓜都没卖出去。”瓜农们坦言,一个多月前望着喜获丰收的冬瓜,本以为可以等来一笔不错的收入,没想到冬瓜的价格却遭遇了滑铁卢。
据瓜农介绍,今年9月份秋季冬瓜开始上市的头两天,收购价还是每公斤1.4元,之后就一路下跌,在不到10天时间里就足足跌了一半,每公斤只有0.7元。尽管如此,前来收瓜的批发商也只有寥寥几人。
就这样,南晓镇全镇黑皮冬瓜近5000万斤的总产量,瞬间陷入了“丰收不增收”的窘境,瓜农们一筹莫展。
政府拉订单找客商 千方百计拓宽销路
几千万斤冬瓜大量滞销,牵动着南晓镇政府领导至普通工作人员的心。具体了解滞销的各方面情况后,镇政府迅速派出农业专家及相关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评估冬瓜种植面积、产量,指导瓜农保质延采,同时协同商会等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冬瓜销售渠道。
在镇政府牵头组织下,积极联系区内外电商、物流、农业、商会等13家涉农企业,于11月14日晚,组织开展“南晓镇2017年秋季黑皮冬瓜认购签约仪式”。当晚,超3000万斤黑皮冬瓜被认购。
至此,冬瓜滞销“攻坚战”首战告捷,政府和瓜农终于暂时缓了一口气。但剩下仍有近2000万斤的黑皮冬瓜还没有找到销路,怎么办?
“不怕,之前我们也为黑皮冬瓜的销路做了大量工作和努力,有足够的信心打赢这场滞销‘攻坚战\’!”南晓镇党委书记李韬信心满满。他介绍说,针对此次冬瓜滞销,南晓镇政府除了积极组织区内外涉农企业签约认购,还协同城区商会与批发商、渠道商沟通协调,并积极联系外地客商、扶持本地冬瓜加工企业,同时通过网络等发布供求信息,力促扩宽冬瓜销售渠道。与此同时,政府指导瓜农延长冬瓜的采摘期,以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并及时采取开通运输“绿色通道”等措施,千方百计助推黑皮冬瓜销售。
滞销窘境逐渐消失 瓜农感激政府援手
在南晓镇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之下,目前冬瓜的价格虽然仍然偏低,但在当地政府、商会努力下,销量开始逐渐恢复正常。
摘瓜、挑瓜、过磅、装车……昨日,记者在南晓镇那敏村罗曹坡的冬瓜收购点看到,10多名瓜农正面带笑容地忙碌着,将一个个肥大的黑皮冬瓜装进收购商的货车里。
“与之前冷冷清清无人来收瓜的情况相比,这两天(情况)好多了,最起码有人来收瓜了,我们也不用担心冬瓜烂在地里了。”当天卖瓜的是罗曹坡村民颜华荣,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此前因冬瓜的收购价格一路下跌,已经蛮久没有人来收瓜了,每公斤0.76元没有预料中的那么低。
当天卖瓜的罗曹坡村民农娟英也充满感激地说:“很感谢政府和爱心企业的帮助,虽然目前收购价格与往年比仍然偏低,但至少能保本,不至于烂在地里血本无归。”
据了解,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南晓镇原本滞销的黑皮冬瓜销售逐渐趋于顺畅,主要销往广东、云南、贵州、海南等地。按照这样的情形,全镇总产量近5000万斤的黑皮冬瓜,预计本月底全部收购完毕。
【大家都来帮一帮】
冬瓜的收成季较长,一般可以销售一两个月,如果储藏得当,可以保存几个月。如果您是从事冬瓜深加工的食品企业,或者您的工厂食堂有需求,欢迎与南晓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阙学锦(电话: 13768630950)联系,帮助农民解决冬瓜滞销难题。
新闻纵深
瓜果滞销怪圈为何频频出现?
针对此次冬瓜滞销,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些瓜农在种植时存在跟风行为,仅凭上一年的市场价格来决定当年的种植面积,有的甚至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与此同时,一些瓜农缺乏营销和包装意识,只是坐等客商上门,客商不来了,销路就成了问题,有的农户无奈,只好让辛苦种植的农产品烂在田里或倾倒。
近年来,面对类似的农产品滞销屡见报端,虽然有政府和相关企业,以及爱心人士帮助促销,但毕竟受农作物的采收时间、保鲜期限等条件制约,农户们的损失仍然在所难免。
农产品频频出现滞销现象该如何解决呢?对此,良庆区陆俊江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陆克一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农户们提出了3点建议。
首选,应主动了解市场信息,避免盲目跟风种植。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农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对于一些单打独斗的农户来说,掌握的市场信息往往比较滞后。而盲目种植跟风现象,是农产品出现滞销的主因。往往是看到他人前年种植某种产品赚到钱,来年就开始种植。这样一来,导致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其次,应该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如今农产品种类众多,但缺乏新品,而消费者需求又趋向于新品消费。种植户除了种植出优良的产品,还得主动对外推介、加大宣传,毕竟“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同时还要了解市场行情、利用互联网拓宽更多的信息渠道和销售渠道。当然,多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存储方式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通过窖藏、速冻、保鲜等方式反季销售来提高收益都是可以成功实现的。
此外,还应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农产品出现滞销问题,往往是在销售渠道上。而传统销售方式落后,不妨搭上农产品电商快车。同时,提前与外地收购商联系,签订收购合同,有利于打开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销量。
新闻推荐
演绎生态回归造“绿色海绵体” ——记者走访园博园项目建设工地(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市民的眼中,园博园可算是一个“大公园”。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它可算是一个“绿色综合体”,承载...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