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江西镇智信小学建起了计算机室。
(江南区教育局供图)
近年来,江南区坚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工作的推进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善学江南”教育品牌逐渐形成。
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办学条件同步改善
为均衡城乡教育资源,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江南区强化政府职责,持续加大教育投入,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7.7亿元,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增尚贤湾小学等学校5所,新建五一路小学等教学楼25栋、江西中学等学生宿舍楼10栋、苏圩镇中心校等食堂15座、延安镇华南小学等教师周转房396套,改扩建仁义小学等学校37所,累计增加4405个学位,配备班班通302套,更新计算机教室39间、电脑1560台、教学仪器设备28万件套,配备图书22万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跑道、篮球场、标准化宿舍、食堂、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专用教室、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图书阅览室……已成为城乡学校的“标配”,实现了城乡学校建设“齐步走”,农村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育根本稳步筑牢
队伍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江南区不断完善机制,在教师补充、教师交流、教师培训三方面下功夫。共招录教师1276人,通过结对帮扶、支教走教等形式,实现城乡及校际之间教师交流,促进教师资源共享。
江南区为寻找教育事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素质。2016年投入115万元,培训教师近1.5万人次。2017年投入300万元开展师资素质大提升工程。组织校长书记、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等前往上海、杭州、西安、桂林等地名校研修学习,开阔办学视野,将名校名师教育教学经验引进来,提升管理能力,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同时,实施“联片教研生态工程”,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开展“一师一优课”“同课异构”“初中共同体”等活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组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了城乡教师队伍素质共同提升。
目前,城区教师获评区市级“园丁工程”人才5人,市学科带头人34人,市教学骨干490人;2016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国家级奖项3人次,自治区级32人次,市级65人次;教师论文获国家级奖项6人次,自治区级56人次,市级162人次;承接自治区级课题14个,市级课题102个,获市级科研先进28人。
教育质量逐年提高,教育品牌逐步形成
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简单的设施达标,而是促进每一所学校质量的共同提升,让每个孩子接受真正有质量的教育。
每周孩子们在中国结、刺绣、针织、花灯、扎染等社团活动中,完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使孩子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得以锻炼和开发;在“齐耕园”“开心农场”“微型梯田”里,从播种到守候生命的成长,在体验劳动乐趣的同时,感受丰收的喜悦,懂得保护生态的重要。
富宁小学的精灵啦啦队自成立以来,以精湛的技艺,连续两年摘取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多项冠军。平西小学男子篮球队以西南五省赛区小学组冠军的身份,在2016—2017年CAAU全国青少年业余篮球联赛总决赛中,斩获个人技巧挑战赛冠军、三分球大赛冠军。五一路小学童声合唱团于2017年7月参加中国合唱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魅力校园合唱节获得银奖。
如今,江南区各学校正积极推进特色课程、阳光体育、社团建设,内外兼修,努力彰显“一校一品”办学特色,已成为江南区教育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亭子小学的红色文化、沙井小学的平话文化、富乐小学的乐文化等正成为唱响“善学江南”教育品牌的一张张亮丽名片。教育均衡结硕果,育人质量攀高峰。环境变美了,质量提升了,义务教育生源外流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城乡教学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中考、体育、文艺、德育等工作成绩年年创新高,社会、家庭、孩子期盼的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幸福的教育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新闻推荐
绿色创意建筑模型作品吸人眼球本报记者赖有光摄本报讯(记者赵金玲通讯员海俊)28日,南宁市一职校五象校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2017年南宁市中小学生车辆建筑模型比赛在这里开赛,来自全市70所学校的1800...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