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 武鸣新闻 隆安新闻 马山新闻 上林新闻 宾阳新闻 横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南宁新闻 > 正文

认知率低、数量有限、普及率不高 防走失“黄手环”如何帮老人回家? □本报记者 卢 茜 文/图

来源:百色早报 2016-10-29 00:00   https://www.yybnet.net/

“黄手环”  

“失智老人”走失启事常见街头,寻找亲人的求助信息也频见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为防止老人走失,帮助走失者回家,给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佩戴统一标识的“黄手环”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2012年,“黄手环”被引进到我国,一旦老人走失,大家可以通过“黄手环”上携带着的信息联系其家人。2015年下半年,百色市救助管理站开始在市区内实行推广防走失“黄手环”。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黄手环”使用情况并不乐观。

现状:老人走失现象频发

丢三落四、容易迷路、喜怒无常……老人们常自嘲为“老糊涂”,家里人也常常认为这是自然衰老现象,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也许正是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前期表现。

“2010年时母亲被检查出有脑萎缩的情况,2012年她时常出现健忘、喜怒无常、胡乱猜忌等情况,常常刚吃过饭又让做饭,吃过了药还要再吃。后来经检查才知道患了老年痴呆症,医生说这种病目前无法治疗,只能尽量暂时延缓病症。”家住百色城区的于先生,母亲已年过八旬,自2012年检查出患了老年痴呆症后已经出现了4次走失的情况。为了防止老人走失,于先生为母亲做了很多保护措施,“我亲手制作了挂牌、买了24小时定位追踪器、制作防走失背心,平时家里人几乎都是寸步不离地守在老人身边,可还是不小心走失了4次,直到后来把她送去养老院才没有再走失过。”母亲走失的那几次经历,每一次都牵动着全家人的心,于先生也每次回想都觉得惊魂未定。像于先生这样,家里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在百色市并不少见,老人走失的现象也频频发生。

“去年上半年至今年10月,市救助管理站接受从警方移交过来的走失老人就有250多人,并通过各种方法成功将老人送回家。”百色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苏卫平表示,患有老年痴呆症或者不会说普通话的老人因交流困难,一直是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最难处置的对象,他们不能清晰表述自己的姓名、住址、家人联系电话,而工作人员在帮他们寻找家属时,由于老人表达不清,身上又没有任何有用信息,往往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与精力才能找到老人的家人。2015年下半年,百色市救助管理站开始在市区内向符合条件的易走失老人推广防走失“黄手环”。据了解,“黄手环”为硅胶质地,像一只手表,手环中间部位是信息存放卡槽,在信息存放卡上可写上老人的姓名、家址、亲人联系方式等,有防水功能,他人发现后可及时报警或者将老人送回。截至目前,已在全市发放防走失“黄手环”约600条。

“黄手环”为何使用率低?

“在电视上看到过关于‘黄手环\’的新闻,把相关信息写在手环的内置卡片上,老人出门时,把它戴在手上,一旦迷路,可以便于他人发现后报警或者将老人送回家。”家住城区江滨二路的郭女士对记者说,母亲自去年从乡下搬过来之后,在外出散步时曾走失过一次,“因为我妈不会说普通话,所以找不到回家的路,一家人为了找她都急坏了。”郭女士说,她在电视上看到有“黄手环”后,就想着也给母亲弄一个,但是打听了很多地方也没有卖的,听说有些机构免费发放,也不知道是哪个部门。

“我妈嫌带着不舒服,戴了两三次就不戴了。”于先生告诉记者,除了佩戴不方便之外,他觉得防走失“黄手环”不够显眼,而且一穿长袖衣服就被遮挡,所以他给老年痴呆的母亲买了24小时定位器,这个防走失效果更好。“比火柴盒小,用电脑就能查看到老人位置,超出一定范围就会报警。”为了防止母亲走失,于先生采取了他认为更有效的办法。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认知率低、发放点少、防走失效果不明显等原因之外,有部分家庭也表示担心防走失手环上关于老人的家庭信息会泄露,从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因此不打算为老人佩戴手环。

调查:“黄手环”使用率低

防走失“黄手环”推广也有些时日了,现在的使用情况如何?对此,记者走访了一些社区,根据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几户家里有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家庭。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家庭半数未对老人采取防走失措施。对于防走失手环,除了少数家庭表示听说过之外,大多数家庭对“黄手环”并不了解。

“他常常找不到回家的路。有一次,出去后找不到家了,竟然自己走到一中附近。我天天为这件事发愁,让他出去吧,容易走失,天天一个人闷在家里,也不是办法。”在市区百胜街覃女士的家里,她向记者倾诉着自己的烦恼。“您知道防走失‘黄手环\’吗?可以记录老人的基本信息和联系电话,老人出门时带上它,就不怕走丢了。”“是吗?还有这个?我们从来没听说过。”当记者跟覃女士提起防走失“黄手环”时她显得很惊讶,她表示,从不知道“黄手环”,要是早知道也会给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买一个。

“我在南宁的姨婆和我婆婆一样,也患有老年痴呆症,为了防止她走失,姨婆的家人为她申领了防走失‘黄手环\’,把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都标在了手环里。去年我去南宁看望她的时候觉得这个方法特别好,所以特意从南宁领了一条给我婆婆。”周女士的婆婆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症有两年了,去年婆婆真的“走失”时,这条“黄手环”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也许是大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黄手环\’,也可能是不知道这条手环是什么意思,还好最后老人被找到了。可是如果手环起到了作用,我婆婆可能就会早一点被发现,这样老人也不会病了好几天。”周女士有些哽咽地说,家里有位这样的病人,让人很揪心,他们一家人现在就希望老人能平平安安,不要再走失。

“黄手环”如何帮老人回家?

事实上,除了部分老人的家属了解“黄手环”之外,很多市民都不知道“黄手环”,对其作用更是不了解。因此,即使看到走失老人戴着,也不清楚可以通过手环对老人提供帮助。记者在商场、菜市场、公园等人群集中的地方,随机采访一些市民,对“黄手环”知之甚少的占大多数。采访中,一些家属也呼吁,希望加强宣传,因为即使给老人戴上“黄手环”,老人一旦走失时如果好心人不知道手腕上这些标识是干什么用的,还是不能发挥防走失手环的作用。

如何让防走失“黄手环”更有效地帮老人回家?苏卫平认为,这需要加大对“黄手环”的宣传和普及,让“黄手环”能够真正帮助迷失老人回家,而不仅仅是个摆设。“‘黄手环\’可以前往救助站领取或者在网上自行购买,近一年来我们救助站给250多名老人都发放了‘黄手环\’。”苏卫平说,也可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工还有社区志愿者、一些社团组织都非常热心,我们就给一些‘黄手环\’让他们到社区街道,并对那些有需求的家庭进行评估之后免费发放。”苏卫平认为,救助站和社工的力量还是不够,让“黄手环”真正发挥作用最重要的还是其他各个部门的合作,以及全社会爱心人士的广泛参与。

新闻推荐

南宁一粥摊每天送路人热粥 一天要煮600多碗 一年来已花费15万元

一天要煮600多碗 一年来已花费15万元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认知率低、数量有限、普及率不高 防走失“黄手环”如何帮老人回家? □本报记者 卢 茜 文/图)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