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军家简陋的厨房韦军(右)和父亲一直居住在漏雨的旧房子中
未满岁的男孩韦军家住马山县加方乡民治村地乐屯,课余时间,他帮助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父亲种植玉米、养殖黑山羊,照料因残疾无生活自理能力的两位叔叔,帮父亲对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尽孝……“我也觉得蛮对不起他的,都不能给他一个完整的家。”韦军的父亲韦永宁哽咽说,因觉得家庭负担过重,儿子两个多月时,其妻子便离家出走至今未归。韦军的故事经乡亲们口口相传,最终引起了爱心人士的关注。日前,爱心人士将元爱心款和一批学习、生活用品送到韦军家,希望能帮助这名孝顺、自强的少年。
家遇不幸 出生两个月时母亲离家
未满岁的韦军生在一个可怜的家庭。他的两个叔叔都有残疾,无生活自理能力,父亲因患了重病,放弃打工回家务农。韦军才两个多月时,其母亲便因不堪家庭重负,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老婆突然走了,我都没有什么心思。”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韦永宁称自己一度很“灰心”,可一听到儿子的啼哭声,看到儿子稚嫩的脸庞,他又不忍放弃。之后,为了养家糊口,韦永宁忍痛把儿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照料,只身前往广东打工。觉得辛苦的时候,他会拿出儿子的照片看看。儿子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年,在广东务工的韦永宁开始出现经常性的胃痛、肚子痛,虽忍痛坚持工作,但因效率不高,几次被用工单位辞退。为了治疗,他欠下了不少外债,但病情未见好转。韦永宁发现自己劳动能力下降得很厉害,几乎找不到工作。无奈之下,他只能回到家里,在自家几分山地种植玉米,饲养些鸡鸭维持生计。彼时,韦军才3岁多一点。在爷爷奶奶和父亲的指引下,他已经时常帮忙给鸡鸭喂食。
至亲患病 少年扛起照顾家庭的重担
“当时他和家里的鸡鸭都成了好朋友,过年过节要杀鸡,他都哭着不让。”韦军年过七旬的奶奶说。小时候韦军就跟着爷爷奶奶给两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叔叔送饭喂饭。两老给叔叔们擦洗身子时,韦军也会在一旁帮忙。
逐渐长大的韦军开始接替爷爷奶奶,给两个叔叔送饭喂饭、擦洗身子等。“刚开始觉得他们好重哦,都翻不过来,现在好点了。”韦军说,如今他已到距家7公里外的学校上学,因此平常送饭喂饭由父亲来完成。韦军周末回到家还是会给两位叔叔擦洗身子。
每到周末,韦军白天会上山放养家里饲养的头黑山羊,到远离家里近千米外的地里给玉米除草、施肥,待玉米成熟后将其摘下装到袋子里,然后扛上人力车拉回家,之后进行晾晒存储。中午和晚上他会回家做好饭菜,先喂两位叔叔吃完,再和爷爷奶奶及父亲吃饭。
韦军说,虽然父亲回家休养后家里经济情况仍不乐观,但自己的成长中有了父亲的陪伴,他感到很知足。
成绩优秀 帮忙家里兼顾学习两不误
月日下午,记者来到韦军的家。厨房的一口大锅已经缺了口,碗筷放在一个老旧的木柜子里,屋内并无家用电器,唯一的电器是灯管和灯泡。外面的光线从屋顶缺漏的瓦片照射进来,显得有些刺眼,而韦军的两个叔叔痛苦的呻吟声不断传来。
尚未患病之前,韦永宁一直想给家里建新房,但这个梦想至今未实现。“这个房子还是我爷爷建的,现在下雨的时候就漏,冬天也挡不了风。”韦永宁说。
不久,上山放羊的韦军回到了家里,将羊群赶进圈后,便开始给家里养的鸡鸭喂食,然后准备当天的晚饭。“学校太远了。周五下午放学才能回来,周日要回学校,能给家里做点事就多做点。”韦军边说边到厨房生火,跟父亲一起做饭。
饭做好后,韦军先盛了两碗,跟父亲一同来到叔叔们床前。两人分工,分别给他俩喂饭。叔叔们吃饱后,一家人才开始吃饭。吃完饭,韦军主动把锅碗洗干净。等一切收搭妥当了,他便搭上父亲的摩托车回学校上课。
据韦军的班主任刘老师介绍,韦军很乖巧听话,学习很刻苦,成绩常年保持在年级前十名。
孝举远播 爱心人士捐资捐物相助
何景愈是民治村第一书记。从南宁市建委来到民治村工作后,他在村民的引领下走街串户,得知了地乐屯岁男孩韦军的故事后,深受感动。他把韦军的故事进行整理之后,发给了当地媒体。
韦军的事迹就这样传播开来,很快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关注。有人辗转找到韦永宁的电话,表示愿捐款捐物相助。“刚开始接到电话还以为是骗子,后来不停地有电话打过来,才知道是真的。”韦永宁说,爱心人士的善举让一家人感到了温暖。
月7日,近百名爱心人士捐款元,他们将这笔善款和一些学习、生活用品送到了韦军的手中。从爱心人士洪先生手中结过爱心款物,岁的韦军顿时热泪盈眶,“谢谢叔叔阿姨们,我会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洪先生说,韦军才岁,本应该无忧无虑,但因家庭原因,早早承担起了重任,这些故事都让他和许多爱心人士感动。甚至有多名爱心人士表示,愿意承担韦军未来上学的费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灵通讯员韩晓涵)年关将近,又到了福彩送大红包的密集期。这不,马山县一位福彩“老粉丝”,收到了双色球送出的万元大红包!月日,双色球第期开奖,广西中出1注万元的一等奖,大奖落户马山县号投注...
马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马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