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零红浪风光。黃羽 摄
中国弄拉景区。潘柳志摄
千鼓绝唱。黄羽 摄
壮族三声部民歌。 (马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5年2月,马山县以第一名的成绩从22个市、县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备选县。5月,马山荣获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称号,这是马山继获得“中国黑山羊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会鼓之乡”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之后获得的又一张靓丽名片。目前,马山县正在依托自然生态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采取多项措施突破发展瓶颈,着力创建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名县,这是马山县实现跨越发展、赶超先进发达县区、努力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对于促进马山全县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扶贫开发,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突出生态文化优势 夯实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基础
马山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独特、人文环境和谐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诸多因素,使得马山长寿老人众多,也有利于马山发展休闲养生旅游。2012—2014年,马山有百岁及以上老人分别为72人、67人和71人,分别占当年总人口的十万分之13.03、十万分之11.98和十万分之12.77,超过了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
生态环境优越,绿色物产丰饶,为马山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奠定了自然基础
环境宜居,景观独特。马山县地处北回归线一带,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气温21.7℃,年均降雨量1707.6毫米,年均无霜期362天,空气清新,气候宜人。2014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2.95%,境内大明山森林覆盖率达98.9%,是全国20个国家森林公园之一,山上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7万—9万个。地处大明山北麓的马山环弄拉生态旅游区以弄拉自然保护区(现已建成弄拉景区)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涉及白山、古零、古寨和加方4个乡镇38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660平方公里。该生态旅游区森林覆盖率达79.6%,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3万个。弄拉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3%以上,负氧离子含量在3.8万—4.5万个,远远高于“清新空气”的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一年四季都呈现“万座青山是乐园,无边绿海为怀抱”的美丽画卷,并享有“喀斯特地貌区的香格里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之美誉,是我国南方理想的避暑胜地。
大明山是广西的父亲山,红水河是壮族人民的母亲河。马山地处巍巍大明山脚下、滔滔红水河南岸,是广西唯一同时拥有“父爱”与“母爱”的一个县,自然景观奇特多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其中,有世界十大名洞之一的国家4A级景区——金伦洞;有石漠化治理典范和标杆的天然氧吧——中国弄拉景区(国家级药物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有中国玄河——永州暗河,一河穿九洞,明暗交替,玄妙无比;有广西八大美景之一的红水河百里画廊,九曲十八弯,处处景致迷人;还有千年古刹灵阳寺、金钗石林城堡和杨圩红浪等景点,令游人流连忘返。
雨量充沛,秀水延年。马山水资源丰沛,红水河流经境内近100公里,享有“水电资源富矿”的盛誉。国家重点开发红水河10座大型梯级水电站中的百龙滩水电站、大化水电站、乐滩水电站均距马山县城不足30公里。除红水河外,马山还有地表河11条、地下河11条、地下水203处、蓄水工程(水库、山塘)606处以及山泉无数。该区域的水和土壤中富含硒、钙、磷、镁、铁、锌等多种有益于健康长寿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物产丰饶,绿色生态。马山盛产水稻、玉米,尤以优质大米、黄玉米驰名。主要土特产有黑山羊、金银花、旱藕粉、黄豆等 。2003年,马山不仅被中国品牌保护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黑山羊之乡”,其黑山羊品牌还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识认定。截至2014年底,马山黑山羊年存栏达5.46万只以上,金银花种植达5.5万亩,年产量40万公斤以上。马山是广西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基地和广西金银花中药材产业重点县,也是全国闻名的金银花主产地。
马山饮食文化独特,最出名的是享誉区内外的马山黑山羊菜系,还有旱藕粉、里当土鸡、周鹿香牛、永州豆腐、黑豆等。特别是“马山三道饮”(喝一杯美容百香果汁、饮一碗养生黑山羊神酒、品一盏保健金银花茶),健康养生,深受游客喜爱。
文化底蕴深厚,民俗多姿多彩,为马山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注入了灵魂与活力
马山是壮族骆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显著。马山于2008年、2011年、2014年三次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是南宁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2012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马山县为“中国会鼓之乡”。底蕴深厚独特的马山文化,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马山人,也赋予马山生态休闲养生旅游新的内涵和活力。
马山地方传统文化主要有壮族会鼓、壮族打扁担、壮族三声部民歌、打榔和踩花灯等。其中,被誉为“马山文化三宝”的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和扁担舞,分别列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2013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唱响。马山壮族会鼓气势磅礴,鼓声洪亮,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4年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开幕式上表演,备受关注和赞誉。马山壮族打扁担曾进京向中共十二大代表作汇报演出,享誉国内外。
自2007年以来,马山县连续举办了8届文化旅游美食节,吸引国内外游客到马山旅游观光累计超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每年以逾10%的速度递增。如今,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已成为南宁乃至广西乡村休闲养生旅游的经典品牌。目前,马山正以壮族千人打扁担和会鼓等为原型和核心元素,着力打造“东方踢踏舞”式的“中国农耕大舞”和大型旅游商演节目《鼓会天下》,它们将成为马山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文化旅游品牌之一。
民生保障有力,长寿事业壮大,为马山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山保障民生的力度也不断加大,社会保障事业日趋壮大。全县48620名贫困老人全部被纳入城乡低保,贫困老人得到社会救助比例达100%。县财政对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补贴80元,对80岁以上老人还分层次每人每月分别发放50元、100元和3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2014年,全县共发放补贴453.86万元。近年来,马山县先后成立了老年人书画协会、武术协会、业余剧团和老年学学会等多个老年组织,策划了多项老年人文体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同时,积极组织开展 “先锋连万家,三情促和谐(情系外出民工、情注留守儿童、情暖空巢老人)”等活动,在全社会传播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马山长寿养生事业蓬勃发展,长寿老人逐年增加,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马山青山养人、绿水怡人、景色动人、文化醉人的最直接体现,也为马山创建生态休闲养生特色旅游名县提供了最强有力的现实依据和支撑。
积极突破发展瓶颈 着力创建特色旅游名县
马山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处于初级阶段,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深度不够,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较薄弱,接待能力有限,特色旅游产品少,尚未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等问题仍制约着马山旅游的发展。对此,马山县认真研究、深入剖析旅游发展现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突破发展瓶颈,着力创建生态休闲养生特色旅游名县。
抓好规划,完善总体发展布局
马山将加快制定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的《马山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发展规划》,进一步对旅游产业进行科学合理定位,明确总体发展布局、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其中,将结合全县各乡镇长寿老人的分布情况,研究完善休闲养生健康产业的发展布局。例如,以环弄拉生态旅游区涉及的4个乡镇为重点,联合来宾、上林、武鸣和大明山等地区,打造“马、上、大”(马山—上林—大明山)和“马、上、来”(马山—上林—来宾)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精品线路品牌;以乔利、白山、百龙滩、金钗4个乡镇为重点,联合都安、大化等县,探索建立以马山县城(白山)为区域小枢纽的休闲养生旅游集散地,全面带动红水河一带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的持续协调发展;以永州、周鹿、林圩、乔利4个乡镇为重点,根据区域长寿文化特点和自然资源禀赋,探索建设“西部乡镇健康长寿产业带”。在形成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马山县将注重结合本县旅游发展提升规划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修编和实施情况,加快推进相关项目建设,不断开拓创新,形成马山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发展新局面。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马山县还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考虑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率先在全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避免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的过度开发和短期行为。
突破交通瓶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交通和基础服务设施成为制约马山县旅游发展的重要瓶颈。尽管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愿意到马山观光旅游,但在景区景点停留的时间很短,留宿的也不是很多。为此,马山将围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空间开发格局和发展需求,以县城为交通枢纽,发展水运、铁路等新运输方式,构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重点加快高速公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国道、省道,完善提高县乡村公路等级,加强物流中心建设。一是尽快立项、规划和开工建设周鹿至永州、上级至杨圩等路段二级公路,开通县城至各乡镇的旅游公交线路,努力实现有景区景点的乡镇之间通二级公路以上,并积极改造县际旅游公路;二是加快红水河黄金水道基础设施建设,贯通云贵,直航珠江,努力实现人流物流上通云贵、下达粤港澳地区的目标;三是加快建成有利于全县旅游发展的水、陆立体交通网络,服务好四方宾客,努力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明确旅游主题和精品线路,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马山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要把马山建设成为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南宁市环大明山旅游圈的重要旅游目的地。首先,要明确旅游主题,才能使游客更好地了解马山、记住马山,从而将马山作为旅游目的地。同时,积极将长寿资源充分融入旅游开发之中,促进长寿文化与旅游业同步发展;将富有民族民间文化内涵的节庆旅游、山水风光旅游与休闲运动养生旅游有机结合,不断打造既有民族风情特色又有时尚元素的生态休闲养生特色旅游品牌。其次,要制定、完善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弄拉—灵阳寺—金伦洞”“永州暗河—红水河百里画廊—金钗石林”等县内多条旅游精品线路;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加强区域联合,打响“马、上、大”和“马、上、来”桂中新旅游精品线路,让马山走出广西,走向世界。再次,要围绕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推进相关旅游项目建设。主要是将马山新型旅游集散中心、马山旅游商品基地、鱼羊美食街、永州红色旅游基地等26个重点项目作为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着力打造、建设大弄拉石漠化治理国家公园(重点打造石漠化绿洲奇观、“陆路上的漓江”和石田景观等子项目);着力举办好“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系列赛”;着力打造“东方踢踏舞”式的“中国农耕大舞” ;继续办好文化旅游美食节,打造永不落幕的经典式乡村旅游节。加快打造、建设休闲养生旅游系列新项目新品牌,如建设长寿博物馆、长寿溪谷、长寿村落、在姑娘江畔打造长寿美食一条街等。同时,进一步培育星级酒店、特色餐馆和风味小吃店,并加强导游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综合接待水平,打造“村村是景区、家家是旅馆、人人搞旅游”的乡村旅游品牌,努力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档次和品位。今年11月,首届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将在马山举办,届时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将同步举行,主打山地运动养生、生态休闲旅游的马山将更为世人瞩目。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效应
下一步,马山将继续借助媒体和网络的力量,健全新闻信息发布机制,精心制作马山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宣传网页,大力宣传“鼓乡歌海,祥寿马山”旅游形象主题宣传口号,打响马山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充分利用每年举办的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系列赛暨中国黑山羊之乡——广西南宁·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等契机,加强宣传策划营销,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马山生态旅游和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同时,将继续组织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马山长寿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积极掌握马山人长寿“密码”,挖掘长寿基因,充分展示长寿文化的魅力,形成马山人对健康长寿的科学认识,并以文化的形式向社会传播,充分体现马山长寿文化的现实价值。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增强市场吸引力
在保持原有的自然风光画册、农特产品和绿色食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的基础上,马山将充分利用独特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精品,紧紧围绕休闲养生主题,开发一批有特色、易携带、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长寿农副产品,并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生产和销售,培养形成具有马山特色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商品品牌,不断提高马山创建特色旅游名县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马山县委宣传部供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新韬通讯员阎小平)一面庄严的国徽,几张简陋的板凳,组成了一个巡回法庭。在马山县古零大石山区,村落分散,交通不便,群众诉讼困难。为方便群众,更好地为农村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古零人民法庭把...
马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