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深夜至5日上午,马山县遭遇五十年未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全县多所学校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统计,全县受灾学校21所,因灾形成危房15间、建筑面积340平方米,围墙、挡土墙等倒塌1281米,毁坏教学仪器设备266套(台),毁坏课桌凳555套,毁坏架床144套,毁坏图书5600册,直接经济损失达278.412多万元。为把全县受灾学校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马山县教育局推出“三举措”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一是组织全县千名教职员工参加卫生清理工作。灾情就是命令,各受灾学校不等不靠,组织教师在灾后第一时间返校参加环境卫生清理工作;7日至8日,县教育局党委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全天到县城受灾区域参加卫生清理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参加卫生清理工作的教职员工达1548人次,共清理运走淤泥35吨、各种垃圾8吨,清洗各种教学设备8914件(个)。
二是组织受灾学校自力更生做好恢复重建工作。洪水退后,各受灾学校现场一片狼藉。各学校组织教职员工清理现场淤泥垃圾,冲洗受灾课桌椅,擦干各种教学设备,扶正重摆各种柜子桌椅,尽可能恢复灾前原样;同时,各受灾学校自力更生,对被冲毁的围墙、校道、排水设施等按照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一修补重建,对受灾区域开展卫生消毒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洪灾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三是完善全县所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此次洪灾是马山县五十年未遇的自然灾害,也是对各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和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一次大考验,给全县所有学校的排水设施建设、应对突发自然灾害防备工作敲响了警钟。各学校对已有的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重新梳理完善,结合学校的地形、地势、地貌再作具体、切实可行的预案,同时加强学校对突发自然灾害的防备工作,不断提高学校的安全防范能力。(农建宁)
新闻推荐
在大明山北麓、红水河之滨,有一个古老的县城——马山,壮、汉、瑶、苗、彝、回等11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的自然环境风秀、谷幽、气香、水甘,因而造就了这里的特产食材绿色、生态、天然、养生。马...
马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