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呈开)清洁乡村怎么搞?对于马山县白山镇合作村拉苏屯的群众来说,是从清洁自身的家园开始的。每天早上,韦茂林便和妻子先把家中打扫干净,然后将自家周围的道路清扫干净,之后才吃早餐,开着小车出门去做生意。对于该屯的79户居民来说,他们每天的生活都是从早上清洁自己的家园开始的。
7月18日上午10时,雨过天晴,记者从都南高速马山出口下了高速路,沿着整洁村道进入拉苏屯。此时,保洁员韦伟英正在清扫大榕树下被雨打落的叶子,村道上过暑假的小朋友正在嬉戏。韦伟英介绍说,他今年67岁了,从单位退休后回到村里居住,为的是享受乡村的清静。“我负责扫公共道路,这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每天韦伟英都要在村道上劳作一小时,换来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庄,对于这一劳动成果,他很满足。
感到满足的还有在清洁家庭评比中获评清洁家庭的村民。在拉苏屯的公示栏上,最新一期的清洁家庭评比刚刚出炉,村民覃尚杰等家庭获得清洁家庭的称号。在他的家中,记者看到地面整洁干净,家中的物品摆放得很整齐,屋前屋后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最重要的是住得舒服,获得表扬心里也开心”。覃尚杰对于获评清洁家庭的标准是牢记于心,一是室内外整洁卫生,无积尘,无蜘蛛网;二是无乱扔、乱倒杂物、垃圾;三是室内外地面、沟内无污水,无杂草,无不卫生的死角;四是墙面无乱贴、无乱画的痕迹、无乱拉线、无乱挂杂物;五是猪、牛、鸭、鹅等禽畜实行了圈养;六是面向公共厕所一侧不随意乱挂。
张贴在拉苏屯公布栏上的这6条标准,屯里的300多名居民牢记于心,并以此为标准来清洁自己的家园。
据了解,在实施“美丽南宁·清洁乡村”的过程中,马山县从发动群众入手,让全县50多万群众都参与到该惠民工程中来,最终受益的也是积极参与的群众。
新闻推荐
曾红萍:微笑贴心护理20年 她把贴心护理理念植入同事们心里,深受医生和病人赞许
曾红萍一进病房就抱起患病的小朋友,这让小朋友的母亲心里暖暖的■本报记者黄呈开实习生樊瑞辉文/图8月21日下午3时,马山县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曾红萍像往常一样来到儿科病房,微笑着给患病的婴儿打...
马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